-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國家治理千頭萬緒,需要培養怎樣的能力?深化改革繁重復雜,需要具備怎樣的思維?既有木秀于林的驕傲,也有風必摧之的煩惱;既有“登高望遠”的豪情,也有“為山九仞”的壓力。有人感慨:當今中國,正面臨繞不開、躲不過的“驚險一跳”。面對“四大危險”、經受“四大考驗”,對執政者的能力與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新的“趕考”。對治國理政的方式方法、戰略戰術,習近平同志有著系統的把握、深入的思考。從統籌中央和地方、國內和國際、當前和長遠的戰略思維,到“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凡事從壞處準備”的底線思維;從“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實”的戰略定力,到“敢于擔當,積極有為推進改革攻堅”的改革魄力,有認識論的辨析,也有方法論的思考,更有源于實踐的總結,為深化改革、完善治理提供了基本方法和根本遵循。習近平同志引用的古典詩文名句,談安危、論治亂、道時機、講大局、明根本、抓重點,充滿了對執政之要的辯證認識,體現著對治理大國的深切認識。
——《之江新語·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文中引用
■ 解讀
習近平同志一向倡導領導干部干干凈凈干事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和宗旨的內在要求,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把這作為為政之德、為政之道、為政之要。推行八項規定,抓好作風建設,中央領導率先垂范,因而能上行下效,清風勁吹。在我國歷史上,注重修身立德、為官清廉,是許多思想家倡導的政治主張,也是一些正直的士大夫終身恪守的為官準則。習近平同志在不同場合,引用先秦時期為政以廉的箴言,要求領導干部有公正無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的優良品質。廣大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但看領導干部怎么說,更看他們怎么做。要在群眾中威信高、影響大,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發揮自身的模范作用、人格魅力。否則,“臺上他說,臺下說他”,說話辦事怎么會有影響力和號召力?
■ 原典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春秋﹞孔子《論語·顏淵》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春秋﹞孔子《論語·子路》
■ 釋義
孔子這兩段話都說明了為政者自身行為端正的重要性。在《論語·顏淵》中,魯國大夫季康子向孔子問政,孔子回答:“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認為“政”就是端正的意思。你自己帶頭端正,誰還敢不端正呢?對于什么是政治,孔子用一個“正”字概括。
關于“正”,孔子在《論語·子路》中有如下觀點:“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認為,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為端正,無須下命令,百姓也會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服從。身正民行,上感下化,才能施不言之教,對百姓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司馬遷在評價西漢“飛將軍”李廣時,引用了孔子這句話:“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薄疤依畈谎,下自成蹊”,就是對“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最佳詮釋。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編輯:皮博 送簽:皮博 簽發:馮愛齡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