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2009年10月1日,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一架“背”著“大蘑菇”的飛機,作為空中編隊的排頭兵引領著龐大機群米秒不差飛過天安門廣場。播音員激動地說:“空中方隊過來了,帶隊長機就是我國自主研制、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空警2000預警機,我們的藍天驕子!”這是中國預警機第一次在全球觀眾面前公開亮相。觀禮臺上,王小謨指著飛機,眼含熱淚。
研制出我國第一部使用計算機技術的三坐標雷達,打造了中國人自己的預警機,做出了3型雷達,并把雷達“搬”上飛機……王小謨堅信“中國人一定能行”,終其一生為祖國國防事業打造“千里眼”。
新中國成立75周年前夕,王小謨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1961年,王小謨畢業分配到國防部第十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1969年,響應國家“三線”建設號召,王小謨投身到深藏在黔西南大山中的電子工業部第三十八研究所(今中國電科38所)的創建中。王小謨挑起了三坐標雷達總設計師的擔子,帶領一批技術骨干,開始了三坐標雷達研究。
篳路藍縷、披荊斬棘。1984年4月,383雷達獲批定型,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一舉進入三坐標雷達技術世界先進行列,防空雷達實現了從單一警戒功能向精確指揮引導功能的跨越。1985年,這一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國外對我們的技術封鎖,讓我們必須走出一條自力更生之路。”王小謨不止一次感嘆。
上世紀末,預警機在海灣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有人形象地將其比喻為“空中千里眼”和“云間中軍帳”。
當時,人們印象中的預警機,是一種機身上裝著巨大圓盤狀雷達天線的大型飛機?!熬湍莻€‘大蘑菇’,以前別說造,就是從國外買回來自己裝到飛機上去都難?!蓖跣≈冋f。
深知“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王小謨調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電子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帶領團隊研制國產預警機。
“我們不但要研制出預警機,而且還要研制出世界領先的預警機!”王小謨和團隊咬緊牙關、攻堅克難。夏日,封閉的機艙內溫度甚至達到了40多攝氏度;冬天滴水成冰,即使裹著大衣也瑟瑟發抖;噪聲更是巨大。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年近七旬的王小謨堅持奮戰在試驗現場,還經常加班到凌晨。
僅一年時間,王小謨帶領的團隊就把地面樣機做好了。經過精確的技術方案確定和全面的關鍵技術攻關,國產預警機終于研發成功,并創造了世界預警機發展史上的9個第一、突破了100余項關鍵技術、累計獲得重大專利近30項。
2013年1月18日,王小謨榮膺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王小謨喜歡聽梅蘭芳的戲。他曾有一個愿望:“到70歲以后,每天只上半天班,剩下的時間找一幫喜歡京劇的人一起練練。”可這個愿望一直沒能實現,即便年過八旬身患癌癥,他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2023年3月6日,王小謨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4歲。
王小謨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祖國和人民,祖國和人民永遠銘記他。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20日 04 版)
( 編輯:張莉 送簽:張莉 簽發:鐘鳴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