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2024年4月28日,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暨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工人》記者再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報道一年一度的勞動盛會。
與往年不同的是,這次的《中國工人》不僅是報道者,也是獲獎者。在這次大會上,《中國工人》雜志社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
今年,也是《中國工人》創刊百年的重要歷史時刻。一支平均年齡只有35歲的年輕團隊,在賡續紅色基因中全力奔赴新征程,用心、用力、用情講好中國工人故事。
賡續紅色基因
2022年8月,《中國工人》記者赴沈陽采訪新中國第一位女火車司機田桂英時,92歲的老人緊握著記者的手說:“謝謝你們,還記得我?!?個月后,田桂英因病去世。
2024年6月,《中國工人》在創刊百年之際發起“中國工人大學習”活動,將目光再次投向田桂英,引領全國職工重溫新中國第一批全國勞動模范的故事。截至目前,《田桂英:新中國第一位女火車司機》這篇文章在“中國工人”微信公眾號閱讀量突破10萬。
2024年4月28日,《中國工人》雜志社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雜志社團隊成員合影留念。
其實早在1950年,田桂英就與《中國工人》結緣。彼時,她作為中國女性勞動者的杰出代表曾兩次登上《中國工人畫刊》。
田桂英與《中國工人》的故事是雜志百年辦刊史上的一個縮影。1924年10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創辦《中國工人》,此后刊物經歷5次停刊、6次復刊,篳路藍縷、百折不撓,忠實記錄了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工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努力前行的步伐與成就。
2015年工會改革,工會報刊進行縮減合并。至2017年,《中國工人》重新交由中國工人出版社主辦,一支新的團隊接過了辦刊的接力棒。
《中國工人》雜志社社長、總編輯李瑾始終記得7年前的那個下午,在全國總工會檔案室里,她驚喜地發現了一本1940年出版的《中國工人》。在那些泛黃發脆的紙張里,一段段生動的文字,記載著一段段黨領導下的革命奮斗歷程。
彼時,李瑾剛剛調任《中國工人》雜志社不久。對于她和新生的雜志社團隊而言,從這些彌足珍貴的史料中,他們找到了“自己”,更為團隊的新發展帶來了信心和底氣。
1940年,毛澤東同志在為《中國工人》撰寫的發刊詞中寫道:“一個報紙既已辦起來,就要當作一件事辦,一定要把它辦好?!弊裱@樣的辦刊要求,2018年《中國工人》進行了全新改版,以“站在最廣大勞動人民的一面”為口號,更加堅定辦刊的初心使命,堅定信心要辦一份“有態度、有溫度、有情懷”的新時代紅刊。
堅守勞動情懷
2024年春節剛過,《中國工人》編輯部收到了一封從1200公里外的湖北荊州寄來的書信。寫信的吳正文是荊州退休紡織工人,他在路過家附近的戶外勞動者驛站時,看到了擺放在報刊架上的《中國工人》,眼神即刻被吸引住了。于是,這位71歲的老人提筆一字一句地寫道:“我當了一輩子工人,頭一次看到如此精美、厚重,站在工人一邊敢于直言的刊物?!?/p>
從幾乎無名到成為受職工歡迎的刊物,過去7年,雜志社編輯部把一期期《中國工人》送到職工手中,一點點構筑起今天《中國工人》的品牌形象。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雜志采編團隊策劃推出了《我們為什么愛祖國——1949—2019:70位中國工人的家國記憶》??K窃跁r光的隧道里擷取的家國故事片段,是團隊獻給祖國的一份生日禮物。
團隊在專刊的采編過程中認識到,家是國的微縮,國是家的放大?!吨袊と恕返募覈洃浝铮覈嘁?、締造奇跡;中國工人的家國故事里,寫滿了平凡與偉大。
近年來,在堅守勞動情懷中,《中國工人》發揮雜志內容呈現優勢,挖掘深度故事。如2020年推出的深度報道《勞動改變中國:2015—2020勞動瞬間回眸》,記錄下了5年間勞動給中華大地帶來的巨變。這篇文章也于次年入選第五屆“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
在一篇篇精心打磨的報道中,《中國工人》時刻關注平凡勞動者的所思所想,運用內容的差異化呈現方式揚長避短,在全國工會和職工群眾中樹立了口碑。
創新融合發展
2023年7月28日至30日,第二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為期3天的大會,匯集了500余位勞模工匠、1200多項職工創新成果,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技能人才交流盛會。
作為此次大會的直播團隊,《中國工人》雜志社圓滿完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從大會開幕到閉幕,在50小時的時間里不間斷直播。
旭日東升,一位位大國工匠走進大會直播間,暢談成長成才故事;華燈初上,288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工匠與職工線上見面,連續兩個夜晚相伴1440分鐘。
隨著“中國工人藍沙發”“工匠之夜”“工匠之光閃耀時”“工匠說”等精品節目亮相直播間,《中國工人》雜志社團隊首次實現中國工會系統50小時不間斷直播,全網觀看量超過2000萬人次。
回看來時路,《中國工人》的創新融合發展是從4年前開始的。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職工活動由線下向線上轉移,工會服務職工的方式和方法也隨之發生變化。
隨著雜志發行量的逐漸擴大,雜志社接觸到了更多的基層工會,收集到了更多基層工會和職工需求。由此開始,以需求為出發點,以服務為落腳點,開啟了《中國工人》創新發展的探索與融合。
基于雜志的內容儲備,《中國工人》不斷打造學習平臺,在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閉幕后20小時即推出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平臺,上線128天,職工在線學習訪問量突破6億人次。
基于服務億萬職工,《中國工人》嘗試研發線上產品,2023年,由《中國工人》雜志社建設運營的全國職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線上展館“工途”小程序上線,持續推出學習“四史”和工運史活動,上線5個月訪問量近2億人次。
今天,《中國工人》正在加速數字化傳播能力建設,進入新領域、接觸新業務、學習新技術,一次次發起挑戰。今年年初,《中國工人》牽頭成立“AI與工會應用創新工作室”,嘗試用人工智能協助工作,訓練AI開發文創產品,孵化“AI小天”虛擬人應用于平臺建設,用數智化方式賦能宣傳、賦能工會工作。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2024年是創刊百年的重要歷史節點,《中國工人》始終牢記黨賦予的最高工作目標,那就是努力發揮好對4億職工的思想政治引領能力。
“蝶變”之中,《中國工人》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堅持面向廣大職工群眾辦刊,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開啟新篇章,鑄就新輝煌。
(來源:《旗幟》2024年第9期)
( 編輯:鄂歆奕 送簽:鄂歆奕 簽發:趙品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