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污泥都漫過腰了,腳就不可能是干凈的了。”這是調研中,江蘇省連云港市一位紀檢監察干部對嚴重違紀違法人員風腐問題集于一身的描述,“這些人往往有一種‘轎夫濕鞋,不復顧惜’的心理,搞腐敗之后搞不正之風更加肆無忌憚,腐敗助長加劇不正之風,甚至催生新的作風問題。”
調研了解到,近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風腐同查同治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在查處腐敗案件中深入糾治“四風”,工作成效愈發顯現。但當前一些地方由腐糾風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和問題,有的辦案人員把查貪腐看作“西瓜”、將糾“四風”當作“芝麻”,對收禮、吃喝等問題關注不夠,甚至是“點到為止”;有的在查享樂奢靡問題上招數實、辦法多,在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上則往往犯了難;有的只注重調查留置對象本人的“四風”問題,對其交代的涉及其他黨員干部的“四風”問題線索,處置不夠及時規范有效;有的內部橫向溝通協作配合不夠,導致“查腐的查腐,查風的查風”;有的停留在就案看案,以案看風不夠,對案件暴露出的行業性、領域性“四風”問題分析不透徹、挖掘不深入,推動系統治理方面有待加強,等等。深化由腐糾風,既要運用好經驗、好做法,也要提升新技能、新打法。
在審查調查中將“四風”問題作為必談必問內容,同步調查腐敗和“四風”問題,將此作為硬性規定、常規操作。對于留置對象,要做深做細做實思想政治工作,督促其講清自身“四風”問題行為表現、動機以及由風及腐過程,著重從違規吃喝、收禮、接受娛樂安排等方面查清行賄受賄雙方交往情況,梳理其蛻變路徑。調研中大家普遍認為,案件審理部門“敢于說不、善于說行”,能夠更好發揮硬約束作用。山東省各級紀委監委案件審理部門的做法是,對于腐敗案件中“四風”問題應查未查或者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堅決退回補充審查調查或重新審查調查,以審理監督的剛性保障風腐同查落實到位。
由點及面,協同作戰,提升由腐糾風工作質效。大家反映,留置對象交代的“四風”問題真實性高、可查性強,可以把正在查辦的留置案件作為切入口,既查清楚留置對象本人的“四風”問題,又深挖其交代的涉及其他黨員干部的“四風”問題。對此類線索要及時研判、分辦處置,按照所涉及黨員干部管理權限,將線索交給黨風政風監督室、監督檢查室、派駐紀檢監察組或下級紀委監委查辦。要突出“快”字,借助留置對象正在接受審查調查的震懾作用,快速查清并嚴肅處理所涉黨員干部的“四風”問題,由查一案到查一批,形成更大震懾效應。江蘇省南通市紀委監委在查辦市體育運動學校物管中心副主任唐某某留置案、該校原副校長曹某某留置案過程中,挖掘“四風”問題線索33件,及時查處,多人受到黨紀政務處分。
由個案到類案,加強分析研判,開展專項整治。不同領域、不同層級的風腐一體、風腐交織問題往往有各自的表現形式,不能孤立地就案辦案、就案看案,加強類案分析,可以找到糾治風腐問題的新突破口。山東省威海市紀委監委在對市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原副院長蔡某某的相關問題進行側面了解時,發現該院電梯檢測部門人員涉嫌長期收受管理和服務對象所送好處費、購物卡等問題。今年6月,對蔡某某立案調查并采取留置措施,同步對企業反映問題集中的機電一室主任寧某某、機電三室叢某某立案審查調查,上述人員如實交代了收受好處費和購物卡的違紀違法事實。經研判認為,市特檢院人員收受好處費、購物卡的情況比較普遍。市紀委監委派員在市特檢院召開會議,對相關問題進行通報和政策宣講,敦促有問題的黨員干部主動交代、上交不當所得。市特檢院有34名干部主動交代自身存在的問題,登記上交違紀違法所得共計131.62萬元。目前,威海市紀委監委正在全市部署開展檢測行業收受好處費、購物卡等問題專項整治。
堅持以案看風,注重從腐敗案件中深入分析作風“活情況”、新動向,精準查找本地區本領域哪些不正之風與腐敗關系最為緊密,有針對性地進行整治。在提高精準發現問題能力方面,要梳理掌握腐敗案件中涉及違規吃喝的“一桌餐”、私人會所、高消費娛樂等場所,關注一批愛張羅的活躍分子、組局的“熟面孔”,在開展“四風”問題監督檢查時更聚焦。在以案促改促治方面,江蘇省紀檢監察機關探索實行留置對象“離點末次談話”,讓其給所在地方部門行業的作風情況“畫像”,分析“四風”易發高發崗位、節點、表現形式,提出糾治建議;同時案件承辦、監督檢查、黨風政風監督等相關部門認真檢視查找風腐一體案件暴露的制度建設、權力配置、監督機制等方面問題,向案發單位提出紀檢監察建議,督促整改。調研中許多同志建議,對于從腐敗案件中挖出來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要高度重視,因為“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留下的爛攤子以及盲目決策造成的損失可能比個人貪腐金額多得多,影響時間更長”,不能一筆帶過、簡單通報了事,而是要深刻剖析,提供給黨委和組織部門,提高警覺,在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開展監督考核時多加留意,防止發生類似問題。
( 編輯:孫凱佳 送簽:孫凱佳 簽發:鐘鳴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