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小说区图片,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二区,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秒播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本網專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評論解讀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

李建偉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年10月11日15:40
文字縮放: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我們黨的初心使命。歷經百余年奮斗,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其中包括“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要深刻認識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豐富內涵,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深刻體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要求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重大原則,其中包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必然要求。

  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矛盾是事物聯系的實質內容和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人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從根本上說就是不斷認識矛盾、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社會主要矛盾是各種社會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會矛盾運動中居于主導地位。新時代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群眾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已經從解決溫飽提升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而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我們黨牢牢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天,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將在發展中更好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對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有助于更好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在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推進現代化建設,我們不僅要面對一般國家實現現代化通常會遇到的挑戰,如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等,還要面對人口大國獨有的挑戰,如城鄉一體化發展難度更高、社會訴求更加多元等。解決這些困難和挑戰,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推動高質量發展能夠為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能夠更好調動人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同時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創造更多有效需求,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內生動力。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依然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其中,發展不平衡主要是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面存在失衡現象。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有效銜接、良性循環。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對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相互牽動、互為條件關系的深刻把握,將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并使發展更有溫度、人民生活品質提高更可持續。

  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必然要求。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經濟總量從1978年的3679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超過126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顯著提高,躋身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同時,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質大幅度提升,特別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了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9218元,扣除物價因素比1949年實際增長76倍,教育、養老、醫療衛生、住房等社會民生事業都有了長足發展。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現代化方向人民性的充分體現,將使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需要深化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化對以下幾個問題的認識和理解。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離不開制度的保障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強調“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對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既能夠充分發揮公有制經濟在國家建設、國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作用,又可以更好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穩定增長、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作用,對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具有根本影響;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既維護公平又提升效率,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同時合理調節城鄉、區域、不同群體間分配關系,對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具有直接影響;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強調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重大關系,有利于提升發展的共享性,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統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各領域體制改革,為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需要正確處理經濟和社會、增長和分配等關系。首先,要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把可分配的“蛋糕”做大做好。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其次,要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逐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要把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著力解決好就業、分配、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托幼等民生問題。

  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一項系統工程,改革越是深化,牽涉的矛盾和利益關系越是復雜。因此,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加強各項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套,推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舉措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增強整體效能。同時,不能搞超出能力的“福利主義”那一套,必須更加注重突出重點,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使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的速度和程度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還要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用好改革落實機制和評價機制,推動落實主體責任,發揮改革督察作用,讓落實改革舉措的成果轉變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抓住改革重點,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科學的方法論,落實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部署的改革任務,抓住改革重點,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基礎性制度,必須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要發揮好初次分配的基礎性作用,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合理調節過高收入的制度體系。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為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提供了重要支撐。要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機制,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范圍,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和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完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

  保障人民健康。人民健康是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內容。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發展銀發經濟、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等,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律制度,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引導規范民營醫院發展,健全支持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發展機制。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既要注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物質生活品質提升,又要重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強優秀文化產品創作和傳播,鼓勵和引導文化消費,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和文化發展研究部部長)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1日 09 版)

( 編輯:韓衡許   送簽:韓衡許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