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小说区图片,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二区,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秒播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4年第8期

我國改革開放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重要會議

金民卿
來源:旗幟網2024年09月20日16:57
文字縮放: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關鍵一招,是黨和國家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是一個不斷全面深入的歷史性進程,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啟動改革開放,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的改革步伐從沒有停下,步子越邁越大,成效越來越顯著。在不同的歷史關鍵時期,依據時代發展和實踐要求,與時俱進作出重大改革決策,圍繞中心任務制定重大改革部署,實現重大歷史突破,是黨領導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和發展邏輯。如今,黨和國家事業又發展到一個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基于新的關鍵時期的形勢任務,再一次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拉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大幕,形成了改革開放史上的重大飛躍。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日新月異,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圖為2023年1月7日,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區集裝箱碼頭燈火通明,碼頭作業運轉繁忙有序。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一次劃時代的重要會議,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20世紀70年代后期,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全球經濟發展加速推進,一些國家和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但是,我們國家由于此前曾陷入動亂局面,錯過良好發展機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遭到嚴重沖擊,人民生活長期停留在低水平上,社會主義前途命運面臨重大挑戰。當此之時,黨必須團結帶領人民及時糾正失誤,采取果斷措施,作出重大決策,從危局中奮起。

在這個重大歷史關頭,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轉折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這次會議基于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對社會主義實踐的深刻總結,對人民群眾需要的深刻體悟,沖破“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開始全面深刻地撥亂反正,重新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將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抓住關鍵一招,找到重要法寶,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開啟新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作為黨和人民的一次偉大覺醒,孕育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黨領導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掀起了新的偉大社會革命,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和世界潮流。

>> 2024年7月26日,在四川廣安華鎣市華鎣山經開區,四川怡田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在智能車間調試新安裝的機器人。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劃時代的重要會議,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

《決定》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進入新時期以后,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走過了波瀾壯闊的不凡之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深刻變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光明前景。與此同時,一系列改革發展中的新問題,一些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束縛,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弊端,一些利益固化的藩籬日益顯現出來,改革進入機遇和風險并存的攻堅期和深水區。當此之時,能不能繼續往前走、改下去,敢不敢啃硬骨頭、涉險灘,成為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智慧、膽魄的重大考驗。

在這個重大歷史關頭,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領導召開了劃時代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的體制改革以及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出全面系統的總體規劃和戰略部署,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時間表、路線圖,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歷史轉變,拉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大幕。從那時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牢牢堅持改革正確方向,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自覺把握新時代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充分發揮歷史主體意識和歷史創造精神,不斷推動改革走向全面深入,各領域的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開啟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大幕

《決定》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總體安全,全面貫徹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部署,進一步推動和謀劃全面深化改革,引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關鍵時期。關鍵時期的新形勢要求我們一定要有新戰略新舉措,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就是在這個新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會議緊緊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錨定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從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等方面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系統的戰略部署,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對新時代新征程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作出了再宣示。會議突出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戰略新舉措,深度揭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聯系,形成了改革開放史上的重大飛躍

《決定》依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突出強調要在“七個聚焦”上下功夫,就是要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聚焦建設美麗中國、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七個聚焦”凝聚著我們黨從改革開放之初“突出經濟體制改革”,到新時代“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再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凸顯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內容全面性上的重大飛躍,必將進一步推動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深度轉變。

《決定》深刻總結和提煉升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系統闡述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就是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體現了我們黨從改革開放之初“摸著石頭過河”的經驗性探索,到深刻把握新時代以來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特征,正確處理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在改革方法論上不斷走向科學完整、系統建構的重大飛躍。

《決定》緊緊圍繞中心任務謀劃和部署改革,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關鍵問題作出系統的闡述,強調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這些重要論斷高度概括了我們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規律性認識和戰略性規劃,在改革謀劃和部署上實現了重大飛躍。

《決定》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化,著眼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時代要求,基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基礎,突出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改革開放之初著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焦新質生產力,體現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現實指向和根本任務上的重大飛躍。

(來源:《旗幟》2024年第8期;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研究員)

( 編輯:劉瓊   送簽:劉瓊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