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黨中央根據國內外發展大勢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總體戰略任務。深刻認識“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于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不斷把中國式現代化推向前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深刻認識“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出的歷史必然性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動態過程,必然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科學總結。
從歷史邏輯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黨帶領人民經過長期實踐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的。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探索中一步步建立起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開啟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三次“三中全會”,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在歷史長河中乘風破浪、不斷前行,展示出強大生命力。
從理論邏輯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三次“三中全會”,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一次比一次深化,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制度建設的規律性認識一次比一次升華,其中既有量的積累,又有質的飛躍。進入新時代,我們強調要“全面深化改革”,創造性地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重大命題,堅持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進入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我們提出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這樣,我們黨在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轉變的同時,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展什么這個重大政治問題。
從實踐邏輯看,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實踐在發展,制度建設也要不斷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各方面制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同時也要看到,隨著實踐發展,一些已有的制度已經不適用新形勢新任務,需要不斷健全完善;而新領域新實踐則需要推進制度創新、填補制度空白。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只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繼續完善各方面制度機制,才能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歷史的必然。只有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高度深刻認識這一點,才能深刻理解我們為什么要大力推進制度改革創新,從而更加自覺地推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偉大實踐。
牢牢把握“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的重大原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之一。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有著鮮明特點和顯著優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此作了系統概括,其中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最大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由三個層面構成,即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每一個層面的制度都有其鮮明特點和顯著優勢。
我國的根本制度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征和國家性質,徹底摒棄了資本主義的自發發展、一切為了獲取剩余價值的資本邏輯,從根本上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體現了我國國家制度最根本的特點和優勢。正因如此,我國才能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集中力量辦大事,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
我國的基本制度是我們黨在長期執政實踐中探索創立的治國理政的主要制度,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主要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構成,其顯著優勢就在于實現并保證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基本經濟制度主要包括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具有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優勢。這些強大優勢,是我們的事業無往不勝的重要保證。
我國的重要制度是在根本制度架構下、基本制度基礎上,在政治、經濟、法治、文化、社會、生態、軍隊、外交等各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具體制度。這些具體制度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對于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國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一個有機整體。根本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起統領作用,基本制度體現了根本制度的內在規定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基礎,重要制度服務于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三者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基本框架。這其中,根本制度是管根本的、不能變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起決定性作用,具有剛性特點;基本制度也是不能變的,必須保持穩定性和延續性;重要制度具有更大的彈性和靈活性,時效性、發展性強,需要根據實踐發展不斷改革創新。
《決定》強調要“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指明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制度建設的重點。
強調“筑牢根本制度”,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相統一,長期堅持、不斷鞏固我國的根本制度,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決定》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等,就是“筑牢根本制度”的體現。
強調“完善基本制度”,就是在堅持基本制度總體不變的情況下,根據實踐需要作出適當調整,使基本制度更加完善。《決定》提出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體現了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完善。
強調“創新重要制度”,就是要根據新形勢新任務大力探索,創新具體的體制機制、程序規范,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制度支持。比如,著眼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決定》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這就需要突破原有的一些制度,從實際出發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
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上述三個方面不可偏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這些工作做好了,我們的改革任務才能順利完成。
堅持系統觀念,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堅持系統觀念”,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原則和科學方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改革推向前進,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堅持系統觀念,強化系統集成,加強對改革整體謀劃、系統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協同高效。
處理好改革中一系列重大關系。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必須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關系。一是處理好經濟和社會的關系,統籌謀劃、協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體制改革,既抓好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又大力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持續不斷改善民生。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三是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既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又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四是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系,通過深化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既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潛能,又營造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實現活力和秩序的動態平衡。五是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維護國家安全體制機制,以高水平安全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同時,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高質量發展為高水平安全提供不竭動力。
推動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系統科學中有“結構”和“功能”兩個重要概念,某個系統的結構好,不一定功能就好。為什么?這里還有一個操作的問題。比如,一輛好的汽車,不同的人駕駛,效果可能完全不同。社會治理也是這樣,只有好的制度而沒有好的操作,也難以有好的效果。因此,我們既要堅定不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體系,又要在落實制度、發揮治理效能上下功夫,完善決策部署落實機制,大力培養高素質干部人才隊伍,強化制度執行力,促進制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更好轉化融合。
(來源:2024年第9期《黨建》雜志;作者系中共中央編譯局原秘書長、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
( 編輯:韓衡許 送簽:韓衡許 簽發:鐘鳴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