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內容提要
重視和加強制度建設,是我們黨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重要認識和結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確保在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的成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之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深刻領會和把握這一重大原則,抓住制度建設這條主線,確保在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的成效。
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和重要成果
制度是由憲法、法律、黨章、黨規以及其他方式規定的具有強制性、穩定性的規范體系,是在不同范圍不同層面要求人們遵循的行為準則、運作程序、辦事規程等。重視和加強制度建設,是我們黨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重要認識和結論。1980年,鄧小平同志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各方面的制度日益健全、不斷完善,治國理政的制度化水平明顯提高。
新時代以來,我們黨把制度作為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把制度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系統總結我國制度建設的重要經驗,把改革開放以來制度探索創新的成果納入系統化、整體化、規范化的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
我們黨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各方面制度,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加強文化領域制度建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安定有序;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等等。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加強制度建設,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了堅實基礎。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動態過程,必然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已有制度需要不斷健全,新領域新實踐需要推進制度創新、填補制度空白。因此,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制度建設為主線,繼續完善和發展各方面制度機制,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確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決定》鮮明地突出體制機制改革,從制度著眼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決定》共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都是涉及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的內容,其中有的是對過去改革舉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據實踐需要和試點探索新提出的改革舉措。《決定》提出“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這三種不同類型的制度,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基本框架,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制度建設的重點。對這三類制度,必須精準認識和把握。
筑牢根本制度。根本制度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本質內容和根本特征,起著奠基礎、定方向、管全局的作用。比如,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根本領導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多方面顯著優勢,其中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最大優勢,是其他方面優勢得以存在和發揮作用的根本保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新時代以來,我們黨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為鞏固全體人民共同思想基礎、凝聚團結奮斗強大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根本制度是不可動搖、不可改變的,改革的目的是進一步筑牢其根基,使之更為穩固。《決定》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還專門部署了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等等,都體現了筑牢根本制度的重要要求。
完善基本制度。基本制度體現了根本制度的內在規定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基礎,是我們黨在長期執政實踐中探索創立的治國理政的主要制度。在經濟方面,黨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概括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決定》提出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并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重要舉措,體現了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完善。在政治方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是我國基本政治制度。《決定》提出健全協商民主機制、健全基層民主制度等,體現了對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我國基本制度集中體現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要通過改革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使制度優勢更鮮明更顯著展現出來。
創新重要制度。在制度體系中,重要制度上連著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下接著各種具體的體制機制、程序規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堅持和完善現有制度,從實際出發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提高制度建設的實際成效
以制度建設為主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科學的改革方法,進一步提高制度建設的實際成效。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以制度建設為主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老百姓的關心點、期盼點入手抓住制度建設的著力點、突破口,使制度建設的成果真正順應民心、惠及民生。暢通人民群眾參與國家治理、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充分汲取人民智慧,及時總結各方面的實踐探索,把實踐經驗提煉上升為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化成果。還要注意處理好人民群眾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既要及時推出能夠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制度機制,也要進行前瞻性制度設計,保障好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根本利益。
注重系統集成。改革越向縱深推進,就會面對更多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各領域改革的關聯性和互動性明顯增強,制度建設要更加注重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系統集成,推進各方面體制機制的配套和協同。比如,《決定》在“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中提出:“圍繞實施國家發展規劃、重大戰略促進財政、貨幣、產業、價格、就業等政策協同發力”“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都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在“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中提出:“強化貿易政策和財稅、金融、產業政策協同”。這些都體現了制度建設更加注重系統集成的要求。要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強化各項制度的系統集成,使各項制度彼此呼應、相互促進,不斷釋放改革效能。
注重破立并舉、先立后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不得法則事倍功半甚至產生負作用。”破,就是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立,就是建立新的體制機制,使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如果舊的制度破除了,新的制度還未建立起來,就容易形成制度真空,影響改革的最終成效。新的制度逐漸成熟并推開后,舊的制度隨之退出,能夠使改革的力度、速度與人民群眾的接受程度更好統一起來,避免改革中出現風險矛盾疊加的狀況。要把破與立更好地統籌起來,堅持破立并舉、先立后破,把握政策調整和推進改革的時度效,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穩扎穩打地把改革繼續推向深入。
(作者為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學術顧問)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08日 09 版)
( 編輯:徐雅維 送簽:徐雅維 簽發:趙品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