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文化遺產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推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華文明永續傳承的戰略高度,系統謀劃部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并身體力行、率先垂范,推動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論述,內涵十分豐富、思想極為深刻,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遺產工作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理論成果,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化了我們黨對文化遺產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為新時代文化藝術事業繁榮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文藝工作具有獨特優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文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貫通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文聯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論述,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推動文化遺產在文藝創作中煥發新光彩、展現新魅力。
>> 廣州歌舞劇院創作演出的民族舞劇《醒·獅》獲得第十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
傳承文明基因,推動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創作轉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綿延古今、璀璨奪目的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蘊藏著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文學藝術以形象取勝,既可寄形于器物之上,又能納神于符號之間,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傳承傳播最有力、最生動的承載和媒介。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文藝創作大有可為。
近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從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中挖掘素材、找尋靈感,以當代的審美表達開掘文化遺產豐富內涵,“文藝+文物”蓬勃發展,“破圈”傳播、“爆款”頻出。河南衛視春晚的舞蹈節目《唐宮夜宴》取材于隋代樂舞俑,通過詼諧靈動、飄逸俊秀的舞姿呈現大唐文化氣象,引發收視熱潮。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取材于我國經典畫作《千里江山圖》,首演當年即“破圈”傳播,不僅以優秀的藝術品質獲得業界專家的普遍認可,而且成為演出市場最受觀眾歡迎的文化產品。借助文藝工作者的奇思妙想和創新創造,三星堆“動起來”、殷墟車馬“邁開步”,甘肅博物館“綠馬”爆紅、朱子公仔“出圈”……文化遺產“歸來仍是少年”,以嶄新的面貌、閃亮的姿態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展現出更加絢爛的時代光彩。建黨百年之際,在中宣部指導下,中國文聯、中國美協組織創作“建黨100周年主題雕塑工程”和“建黨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以藝術之美再現了黨的光輝歷程和紅色文化的魅力,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利用好紅色資源和革命文物,“堅持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把好導向、聚焦主題,用史實說話,著力打造高質量精品展陳,增強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生動傳播紅色文化”重要論述精神的有益實踐。中國文聯、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和江西省委宣傳部共同制作的電視節目《閃亮的坐標》,采用數字媒體技術和舞美多種感官手段,精彩講述黨史英雄人物不為人知的故事,在觀眾內心深處形成強烈共鳴、增強精神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充滿信心邁向未來。
中國文聯將立足職能,敢作善為,聚焦文化傳承和文明創造,推動“做人的工作”和“文藝創作”深度貫通,不斷提高文物和文化遺產創作轉化的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以重大主題創作為牽引,團結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開掘中華文化遺產資源、賡續民族歷史文脈、傳承紅色革命精神,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文藝力量。
賡續中華文脈,在“兩創”中鑄就文藝新輝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賡續中華文脈,離不開用藝術的方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每一個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留下了無數不朽的文化精品。當那些淹沒在歷史煙云里的文化經典、散落于鄉土民間的戲曲音樂、沉睡在古籍里的詩歌文字在文藝創作中變得鮮活生動,新時代文藝事業必將不斷展開新的輝煌篇章。
近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以時代精神聯通文化傳統,用新的手段升華審美意蘊,創作推出了民族歌劇《沂蒙山》、動畫劇集《中國奇譚》等充滿中國韻味又富有時代特色的精品佳作。獲得第十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的民族舞劇《醒·獅》,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醒獅”為主題,生動呈現了多姿的嶺南文化、厚重的民族情懷和中華兒女深沉的家國大義,深刻展示了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血脈傳承,成為“年度最燃舞劇”。越劇《新龍門客!吩趫猿謩》N本體特色基礎上,運用新的藝術手法布設空間、營造意境,煥發動人新姿,實現亮眼“出圈”。電視節目《典籍里的中國》以古今對話的方式,把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的古老故事所蘊含的中國精神和中華審美風范立體呈現出來,穿越時空、直抵心靈,滋養了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大型文化節目《中國書法大會》以中國書法發展源流為主線,運用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讓觀眾沉浸式感受書法藝術之美。獲得中國電視金鷹獎的人文紀錄片《中國》,用大寫意溯源中華文明、縱覽千余載思想流變,以符合中華美學特質和大眾審美需求的視聽語言、敘事節奏和藝術氣質,彰顯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昭示中華民族的光明前景。
中國文聯將以《中國文聯學習研究宣傳闡釋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重要論述五年工作規劃(2022—2026)》《中國文聯年度重點創作目錄》等為依托,圍繞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藝術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作轉化等主題,強化理論研究和創作扶持。通過培訓研修、采風創作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團結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提升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自信和深刻理解,增強文化傳承創新自覺性和文藝原創力,用藝術實踐貫通文明底蘊和時代主題,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媒介豐富文藝創作傳播的內涵和形式,以引人入勝的故事、豐富多彩的形象、悠揚動人的旋律、獨樹一幟的風格,弘揚傳統文化、賡續歷史文脈,不斷豐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藝術圖譜。
>> 2024年3月24日,參加“今日中國”藝術周的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玻利瓦爾廣場舉辦“快閃”演出。
堅持以藝為媒,多彩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文化遺產保護、文明交流互鑒,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就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姿態面向世界,造就了燦若星河、飽含智慧、恢宏大氣的中華文化。文藝既是中國文化的絢爛篇章,又是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新時代文藝理應以更為深邃的視野、更為博大的胸懷、更為自信的態度,擇取最能代表中國變革和中國精神的題材,進行藝術表現,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譜寫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文藝篇章。
近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創作推出了很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藝作品,向世界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流浪地球》《三體》《人世間》等一批優秀影視作品揚帆出海、“破圈”傳播,以藝術的方式生動呈現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既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也向各國人民展現了中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力促進了不同文明之間跨語言跨文化的溝通交流。中國文聯依托多樣化的人文交流和文藝展演品牌活動,大力推進多維度、立體化的文化交流。其中,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以當代視覺藝術的形式圍繞緊扣時代脈搏、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鮮明主題,積極打造參展國家規模最大的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平臺。2024年3月“今日中國周”期間,《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百鳥朝鳳》等民族樂曲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奏響,《我和我的父輩》等優秀中國影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展映,中國青海生態文明攝影展在巴西圣保羅和哥倫比亞波哥大舉辦,受到當地民眾熱烈歡迎,展示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與審美理想,架起了文明交流互鑒的藝術連心橋。
中國文聯將繼續擔負起用文藝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職責,通過舉辦主題展演、海外巡演等文藝交流活動,面向國外主流社會和廣大民眾,豐富中外文明互鑒的中國元素。拓展“走出去”的方式方法和渠道手段,充分展示反映中華文化歷史傳承和新時代創新創造的精品力作,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的藝術符號和標識,讓世界人民在藝術審美的過程中深化對中國的認知、增進對中國的了解,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來源:《旗幟》2024年第6期)
( 編輯:王馨悅 送簽:王馨悅 簽發:鐘鳴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