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陳麗娟在會商中作氣候預測總結報告。
“勤于鉆研、勇于創新,熱愛氣象事業……”是同事們對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總工程師、首席預報員、研究員陳麗娟的中肯評價。工作29年來,成績斐然的她先后獲得全國氣象工作先進工作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稱號和榮譽。也正因如此,陳麗娟才會在全國各行業眾多候選的佼佼者中脫穎而出,于今年4月底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緣起——與氣象結下不解之緣
“我覺得氣候預測是很有意思的學科,因為它形象生動;大氣的演變過程也是立體的,進行氣候預測之前需要理解大氣從過去到現在的變化過程。”提起氣象科學,陳麗娟臉上洋溢著笑容,但誰又能想到,1988年高考填報志愿時,陳麗娟一度想成為一名可以保家衛國的軍人,結果誤打誤撞被蘭州大學大氣科學系錄取,從此開始了與氣象的不解之緣。
“剛開始,我對氣象專業并不了解,也沒有很深刻的感受,但是通過對氣象學科的深入學習以及老師們的言傳身教,我越來越熱愛這門專業,現在回過頭來想想,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1995年,取得碩士學位的陳麗娟成為國家氣候中心的一員,開始接觸氣候預測和服務工作。“氣候預測不是預報具體某一天的天氣,而是預測一段時期的氣候狀況,還要關注重要天氣過程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影響,這對于氣候預測人員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但我不愿意做機械性、重復性的工作,復雜的天氣氣候,反而激發了我的斗志和對職業的濃厚興趣。”工作7年后,陳麗娟作出重大決定:繼續深造,報考氣象學博士。同時,她暗下決心,擇一事,終一生,并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她對氣象事業的熱愛。
沉淀——不斷明確的目標和使命
博士畢業后,陳麗娟選擇在氣候預測領域繼續耕耘,也將提高氣候預測準確率作為自己的終極使命。
2018年,陳麗娟帶領團隊準確預測出黃河流域汛情較重、長江中下游偏旱等汛期主要降水異常特征。
2020年7月10日,受持續暴雨影響,江西省吉安市峽江縣沂江流域水位全面上漲。
為了做好此次預報,已經成為首席預報員的陳麗娟于2017年底就開始組織汛期值班團隊分頭閱讀氣候預測領域的研究文獻,帶領團隊進行海溫影響及機理的重點分析。2018年,團隊發布的預測信息準確預測了當年汛期的氣候形勢,為全國防汛抗旱減災打下堅實基礎,圓滿完成了汛期氣候服務工作。
此次預報結果讓陳麗娟感到一絲滿意,她表示,當多種因子紛繁復雜地出現在預報員面前時,如何通過科學分析去偽存真非常重要,而這些,都離不開平時工作的積累。
對于陳麗娟來說,工作不單是為了謀生,而是要努力有作為、有貢獻,從中獲得成就感、價值感。通過不斷鉆研和努力,陳麗娟在動力-統計相結合策略領域取得了創新性成果——動力氣候模式信息提取和降尺度預測方法,主要研究成果也已在預測業務中得到應用并顯著提高了氣候預測準確率,推動了我國氣候預測能力建設。
求精——深想一層,多做一步
“預測精準”是預報員一生的追求,陳麗娟如是明志,且一直未改。在她看來,氣候預測信息對國家防災減災部署、國計民生規劃、生產活動安排等有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思緒回到1998年,當時長江的流域性洪澇災害在陳麗娟早期的職業生涯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記。“當年的值班預報員在有限的條件下經過深入診斷分析,提前預測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汛期降水較常年明顯偏多。該信息為國家相關部門提前儲備防汛物資,將損失減至最低提供了重要參考。”這次洪澇災害的嚴重程度令陳麗娟深刻感到提供準確的預報對防災減災的重要性。
陳麗娟認為,作為一名優秀的預報人員,一定要全面認識并掌握氣候系統發生了什么,理解氣候異常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動力模式的預測性能,最終給出預報。只有這樣才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更加科學地提供預報信息,體現預報員的能力和價值。
2008年的大范圍雨雪冰凍天氣給陳麗娟上了另一課,精準預報的需求更加深刻地印在心上。
2008年,我國南方地區連續遭受歷史罕見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當時的氣候預測從趨勢上來看是接近實況的,預報人員預測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冬季氣溫總體接近常年同期,冷暖變化幅度較大,有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過程和區域性低溫。然而,預測的氣候異常程度和實況相比差異很大。
經歷了這次低溫雨雪冰凍事件,陳麗娟認識到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我國各季節氣候異常的原因更加復雜。她在心里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用科學、客觀的心態對待每次預報,不能滿足于趨勢預測的正確,還要挖掘氣候異常程度和階段性變化特征,只有這樣預報預測才能更加精準。
氣候預測領域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多一個人的努力,解決問題的希望就多一分,為此,陳麗娟帶領團隊持續加油干。最近20年的時間,陳麗娟為國家級和省級預報員隊伍建設付出了自己的心血,而這些氣候預測的骨干“后浪”,將是挺立在氣象高質量發展潮頭的中堅力量。
(來源:《旗幟》2024年第5期;作者系中國氣象報記者)
( 編輯:徐雅維 送簽:徐雅維 簽發:趙品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