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小说区图片,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二区,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秒播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4年第2期

持續推動非遺工坊建設 描繪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來源:旗幟網2024年03月20日10:34
文字縮放: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時強調,搞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全面振興有效銜接。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源于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能夠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大戰略中發揮特殊的助力作用。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持續推動非遺工坊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目前,各地共建設非遺工坊6700余家,其中2100余家位于脫貧地區,在促進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帶動就業創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貴州丹寨寧航蠟染非遺工坊繡娘集中作業。

貴州丹寨寧航蠟染非遺工坊繡娘集中作業。

強化政策引領,匯聚各方廣泛參與的工作合力

持續加強頂層設計,調動各方開展非遺工坊建設工作的積極性。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印發《關于持續推動非遺工坊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對非遺工坊建設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會同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單位共同印發《“美麗工坊”殘疾婦女就業增收項目實施方案》,指導廣大婦女就近就業、居家就業。印發實施 《中國非遺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實施方案(2021—2025)》和《關于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等文件,對非遺工坊建設工作給予支持。貴州、四川、甘肅等17個省印發本地區非遺工坊認定和管理文件,從資金、場地、人員培訓等方面給予實實在在的支持。在政策支持下,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非遺工坊建設,清華大學、上海大學等院校在新疆哈密、青海果洛等傳統工藝富集的鄉村地區建設傳統工藝工作站,幫助當地傳承人和企業提高生產設計水平;多家國內知名電商平臺連續4年舉辦“非遺購物節”,為非遺工坊產品搭建銷售平臺,拓展銷售渠道。非遺工坊建設工作呈現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良好局面。

青海互助金盤繡非遺工坊生產場景。

青海互助金盤繡非遺工坊生產場景。

堅持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工坊建設模式

指導各地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對地區內非遺資源進行系統梳理,選取地方特色鮮明、從業人員較多、帶動能力強、有市場銷路的非遺項目建設非遺工坊。各地在開展非遺工坊建設的工作中,結合本地區實際,逐漸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非遺工坊建設模式。河北曲陽、湖南湘西等地采用“非遺工坊+農戶”模式,帶動當地群眾實現就近就業,其中湘西七繡坊非遺工坊吸納367人就業,間接帶動周邊村3000余人從事苗繡相關產業。青海湟中、新疆伊寧等地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深入社區、鄉村建立生產基地,通過給居家繡娘開展技能培訓、派發生產訂單,送圖紙、原料上門,幫助群眾實現居家就業;貴州雷山、河南信陽等地采用“非遺工坊+旅游+農戶”模式,通過發展苗銀、茶葉等非遺體驗游和研學游,豐富了鄉村旅游業態,帶動了農戶就業增收,成為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注重人才培養,激發地方可持續發展內生動力

依托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中國非遺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支持各地依托非遺工坊面向鄉村地區群眾開展大規模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提升技能,并從中發現、培育優秀帶頭人,不斷增強非遺工坊建設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在實施中國非遺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的過程中,對面向脫貧地區的培訓予以優先支持,3年來共撥付經費8000余萬元,支持近190期涉及脫貧地區的研培任務,培訓學員5000余人次。在產品設計、工藝提升等方面開展培訓,幫助當地傳統工藝企業和從業者傳承優秀手工藝,提升非遺項目的實踐頻次和存續活力。同時,各地通過為符合條件的非遺工坊帶頭人提供免租金場地、一次性創業補貼等方式,吸引了一批大學畢業生、青年設計師返鄉創業、回鄉就業,成為非遺工坊帶頭人,帶動周邊群眾共同生產致富。在非遺工坊建設工作中,非遺工坊帶頭人蘇曉莉、崔雪琴、喬進雙梅、楊昌芹等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成為各地開展非遺保護和鄉村振興工作的中堅力量。

發揮帶動作用,推動非遺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部分鄉村地區的人民群眾在參與非遺工坊建設、生產、運營的過程中,逐漸轉變了生活習俗、思維觀念和行為方式,在“鼓了口袋”的同時也“富了腦袋”,潛移默化地推動著鄉風文明和鄉村環境的持續改善。過去,河北豐寧的農民喜歡在農閑時候“喝杯小酒、打場麻將”;如今,通過鄉親鄰里共同勞動,大家有事可干、有藝可練、有錢可賺,鄉風煥然一新。在貴州、青海、四川、西藏等地的民族地區,各族群眾共同參加技能培訓、共同生產勞動,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建設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和諧家園。此外,竹編、草柳編、漆器等非遺工坊就地取材,使用竹木、泥土等天然材質,在開展相關生產實踐的過程中助力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貴州赤水依托竹編技藝,通過開展竹林固碳研究、“以竹代塑”等舉措推進減碳固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為世界遺產地可持續生計項目試點地區。非遺工坊大部分建在鄉村地區,其所發揮的輻射作用持續帶動文旅融合、城鄉融合發展,成為助力美麗鄉村建設的典型示范。

(來源:《旗幟》2024年第2期)

( 編輯:孫麗   送簽:孫麗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