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小说区图片,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二区,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秒播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

讀懂毛澤東的“群眾語言”和黨的“群眾路線”——《從人民中走來:毛澤東的平凡故事》出版

吳良柱
來源:旗幟網2024年02月18日09:58
文字縮放:

202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紀念日。為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進一步傳承偉人精神,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新書《從人民中走來:毛澤東的平凡故事》。

從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成長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毛澤東同志的一生是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一生。他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同時,他也是人民中的“平凡”一員,在他的一生中,有許許多多和人民群眾在一起的“小故事”。

該書以扎實的史料為依托,以毛澤東同志的成長經歷和革命經歷為主線,用紀實文學的筆法,記錄了數十個毛澤東同志和人民在一起的“小故事”。這些故事體現了毛澤東同志平易近人、風趣幽默的個性,見微知著、胸懷人民的品格,也揭示了他“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思想源泉和在革命與斗爭中艱苦奮斗的力量源泉。通過這本書,作者史全偉在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毛主席偉岸人格的基礎上,用嚴謹質樸的筆墨,建立了一座平易近人又溫馨感人的偉人事跡“紙上紀念館”。

從人民中走來,與人民同行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在不同歷史時期,“走群眾路線”都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直面并解決各類紛繁復雜的現實問題,提供了切實的方法和不竭的動力。毛澤東同志對這種動力的最初認識,就源于他自己的成長過程。

毛澤東同志出生于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一戶農家,家里有一些田產,但仍要干農活,以緩解家里勞力不足的困難;同時,周圍鄉親的困苦生活也讓他總是心生同情和改變的愿望。秋收時節,家家戶戶曬谷子。暴雨來時,他幫助鄰居毛四阿婆搶收谷子,自家谷子卻被淋濕,父親非常生氣,還要打他。毛澤東理直氣壯地說:“人家是佃了別個的田,要交租,沖走一點兒都了不得;我們是自己的,又比人家的多些,沖走了一些也不太要緊……”對農民遭遇苦難的深切同情,從小到大一直未變。在陜北時,毛澤東曾說:“我這個人平時不愛落淚,只有幾種情況下流過淚:一是我聽不得窮苦老百姓的哭聲,看到他們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淚……”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的經歷,為其民本思想描繪了底色,更為其日后提出群眾路線提供了豐厚的滋養。1917年,毛澤東決定去“游學”以求“周知社會”。他邀請當小學教員的朋友蕭子升同行。沒有錢,就靠給商戶、大戶人家寫對聯換取盤纏,有時還得吃野果,露宿野地。他們一路調查,到貧苦農民家走訪,開闊了眼界,鍛煉了社會調查能力,養成了密切聯系群眾的習慣。回到學校,老師同學紛紛稱贊毛澤東“身無分文,心憂天下”。

毛澤東成長于風雨飄搖的多事之秋,那是一個中國階層極度分化,底層人民流離失所的苦難年代。要認識和改造這樣的世界,光靠書本是不行的。毛澤東常對同學說:“不但要善于讀‘死的書本’,而且要善于讀‘活的書本’;不但要會讀‘有字之書’,而且要會讀‘無字之書’。”這“活的無字之書”,便是群眾,是社會實際和社會實踐。這本大書讀得越多、越深,他也就越知道,與人民同行是何其重要。

偉大人格魅力與團結群眾的方法

在《關于農村調查》一書中,毛澤東指出:“怎樣使對方說真話?各個人特點不同,因此要采取的方法也不同。但是,主要的一點是要和群眾做朋友……我在興國調查中,第一天只是談點家常事,后來請他們吃了飯,晚上又給他們寬大溫暖的被子睡覺,這樣他們開始了解我的真意,慢慢有點笑容,說得也比較多。到后來,我們簡直毫無拘束,大家熱烈地討論,無話不談,親切得像自家人一樣。”

這種“親切得像自家人一樣”的精神,使群眾工作順利展開,也是毛澤東偉大人格魅力的具體表現。

毛澤東帶領部隊上井岡山后,由于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和“圍剿”,吃的穿的都成為大難題。盡管條件十分艱苦,但為了建設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仍時常到附近村子里的貧苦農民家中做社會調查。一天夜里,毛澤東剛從洋湖橋做調查回來,原是貧農、如今翻了身的房東老漢拿出一堆打好的草鞋要送給他。他則堅持買下了這些草鞋,令老漢感動不已。毛澤東還說:“我想請你收下我這個徒弟。”老漢以為他在開玩笑,他卻贊揚老漢的草鞋打得又結實又漂亮。他真誠地對老漢說:“請你當師傅,教我打草鞋。我們要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就必須自力更生。打草鞋容易,不愁材料,戰士們可以自己動手。我先學學,拜你為師。”

毛澤東同志曾說:“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人民群眾是水,共產黨人是魚,沒有水,魚是活不了的,而黨離開了群眾,也就不會存在。在毛澤東看來,不懂得群眾語言,“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工作是一定不能做、也做不好的。這種尊重群眾、積極接納群眾的工作態度,使干群關系親密無間、血肉相連。

通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更生動地讀懂毛澤東的“群眾語言”和黨的“群眾路線”,讀懂“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時刻不忘艱苦奮斗

中華民族一向以吃苦耐勞而著稱。毛澤東也善于從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經驗教訓中汲取營養。延安時期,他把“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作為抗日軍政大學的教育方針加以提倡,此后也一直不斷強調,成為保持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戰勝敵人的重要法寶。

長征開始時,毛澤東正患瘧疾,消瘦憔悴。在江西于都過河之后,他一直是躺在擔架上長征的。遵義會議后,隨著身體好轉,才不再坐擔架。他每天晚上要同軍委的同志研究敵情、部署戰斗、確定行軍路線,睡得很晚。睡覺時,房屋廳堂地面上放幾扇門板,作為能睡五六個人的大通鋪,上面鋪些禾草,毛澤東就睡在這個大通鋪上。

“三灣改編”期間,毛澤東帶頭吃苦瓜,讓戰士吃南瓜,還說:“先吃苦瓜,后吃南瓜,這叫先苦后甜嘛!我們革命也一定會先苦后甜,最終取得勝利的!”

這樣的“苦日子”,《從人民中走來:毛澤東的平凡故事》中還記錄了許多。艱苦奮斗精神,對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建設、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今天,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但奮斗精神一點都不能少。”“我們黨要做到長期執政,就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中國人民的事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凝聚起蘊藏在人民中間的無窮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人民文學出版社自1951年3月成立,始終堅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堅持文學出版“歷史的和美學的”精神。無疑,《從人民中走來:毛澤東的平凡故事》也是這種堅持的一種體現。在編輯出版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該書充分展現了毛澤東同志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懷、坦蕩寬廣的胸懷境界、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其中的諸多細節都能構成生動的“紅色課堂”,讓我們從中探尋毛澤東同志的思想軌跡,觸摸他的精神世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汲取鼓舞我們為民族復興偉業而奮勇前進的思想力量。

(來源:《旗幟》2024年第1期;作者系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經理)

( 編輯:王馨悅   送簽:王馨悅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