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新疆伊犁邊境管理支隊洪納海邊境派出所駐守在被譽為“烏孫故里”的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洪納海鎮,轄區居住著漢、維吾爾、哈薩克、蒙古等15個民族,是個多民族交融、農牧業結合的邊境小鎮。
近年來,該所牢牢把握“當好民族團結進步的帶頭者、穩定和諧轄區的守護者”的定位,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探索出一條“黨政引領、公安組織、群眾參與”的民族團結實踐路線,有力維護和保障了各族群眾的合法權益,為轄區平安穩定和民族團結作出了貢獻。
黨建引領 筑牢民族團結紅色堡壘
近年來,洪納海邊境派出所與轄區9個村黨支部簽訂聯創聯建協議。一口一句“莊戶”話,眼里全是實在活。走村入戶聊家長里短,甩開膀子幫干農活,掏心窩子幫村民“擺事”,扶老攜幼、巡邏防范、整治亂點、防騙宣傳……“民警村官”們一步步走進鄉親們的心里,成了他們自家人。
不占所在村黨組織班子職數、不以選民身份參加村黨組織換屆選舉、不領取村干部補貼報酬,入村參與指導治安防范工作,參與矛盾糾紛調處,參與村級換屆選舉秩序維護等村內重要事項……這些“硬杠杠”,讓“民警村官”心無旁騖、一門心思地撲在為群眾辦實事上。“我們堅持黨建引領、聚焦群眾關切,希望通過進百姓家門、促黨群連心,讓各族群眾有更多安全感和獲得感。”派出所教導員劉斐說。
為進一步彰顯典型模范作用,該所還通過每月評比“黨員先鋒崗”和在特殊時期組建“黨員先鋒隊”,引導黨員比能力、比作風、比業績,鼓勵黨員在本職崗位和重大任務中錘煉黨性,形成了黨員民警想干事、干成事和謀干事的濃厚氛圍。
化解矛盾 架設民族團結進步橋梁
2023年9月,轄區牧民哈某的6頭牛進入農民李某的油菜地,啃食油菜花并踩踏約10畝菜地。兩人發生爭吵,由于語言不通沖突愈演愈烈。警務室民警了解情況后,啟動“主官包案”機制,聯合村委會、司法所及時妥善化解了矛盾糾紛。“像這樣由于各民族民俗、民風的差異和行事處事方式的差異而造成的矛盾時有發生。”民警李浩介紹。
為了有效解決此類問題,該所指導村民建立群眾性組織,選聘不同民族的群眾主動擔任矛盾糾紛調解員、安全生產監管員、鎮風文明宣傳員、警風警紀監督員及網格長、十戶長、巷道長等,與民警一起參與糾紛調解、巡防守護、宣傳教育,促使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有效化解了各類矛盾糾紛。
同時,針對各族群眾的日常矛盾糾紛,該所聯合村委會建立“主官包案”機制,由處警民警第一時間向所領導報告,及時快捷統籌力量全方位、多角度為當事人分析問題,尋求最佳解決方案,力爭把矛盾糾紛第一時間化解在基層,解決在當地。
共建共治 守護民族團結融合陣地
根據轄區牧區面積大而散、草場復雜的實際情況,派出所堅持“扎根基層、深入群眾”的工作傳統,構建人防、物防、群防一體的治安防控體系,加強警民聯防聯治,著力提升預警預測預防能力。
在牲畜盜竊案多發的草原牧場,派出所建立了由1名民警、1名輔警、1名草原站干部、多名少數民族群眾聯合巡邏的“1+1+1+N”模式巡邏防控體系。2023年以來,草場內未發生牲畜盜竊案件,有效維護了牧區和諧穩定,在邊境牧場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平安墻”。
除此之外,該所積極探索便民、利民、愛民新渠道,推出“背包警務”工作模式,將執法辦案、法律宣傳、戶籍業務咨詢、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警務工作裝進警務背包,進村入戶深化社會面治理,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2023年以來,派出所通過“背包警務”為群眾上門采集身份證照片230人次,開展代辦服務2500余人次,提供戶籍業務咨詢3000余次,竭盡全力解決各族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30余個,贏得廣泛好評。
派出所民警聯合當地衛生院組建“送醫送藥服務隊”,攜帶醫療設備前往邊境牧區為牧民群眾開展義診活動并講解預防知識,讓邊境牧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免費診療服務。
(作者單位:新疆伊犁邊境管理支隊)
( 編輯:白 翔 送簽:白 翔 簽發:鐘鳴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