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在全黨全社會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由中國外文局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英文版面向海內外正式出版發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理論精華,連同此前出版發行的第一卷至第三卷作為一個整體,系統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脈絡和主要內容,是讀懂新時代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的權威讀本。中國外文局在做好這部著作翻譯、出版、發行、宣介工作的同時,深入領會、準確把握其中的思想精髓、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堅持學以致用,在國際傳播工作中不斷守正創新、追求卓越,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 7月15日,中國外文局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
深切體悟思想精髓和理論力量
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深刻感悟習近平總書記面對世所罕見、史所罕見的風險挑戰,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領導黨和人民著力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不斷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彰顯出中國之路的時代光輝、中國之治的世界價值、中國之理的實踐偉力。
堅持戰略思維,統籌推進偉大事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我們是一個大黨,領導的是一個大國,進行的是偉大的事業,絕不能犯戰略性錯誤。領導干部要善于進行戰略思維,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始終貫穿著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必須始終遵循的重要原則,貫穿著樹立大歷史觀、大系統觀的思維方法,強調發揚斗爭精神,從戰略高度舉旗定向、謀篇布局。讀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能夠更加深入了解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如何治理一個國家,更加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作為大黨大國領袖的戰略智慧、領導韜略和魅力風范。
堅持人民至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幸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鮮亮的底色,也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從“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到“共產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從“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到“促進人權事業全面發展”,這些鏗鏘有力、直抵人心的話語,無不展現出習近平總書記堅定的人民立場、深厚的為民情懷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使命擔當。讀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能夠更加深刻把握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更加深刻體會習近平總書記把人民“掛在心頭、念在心里”的真摯情懷。
堅持中國道路,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清晰地展示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等于西方化”的思維定式,與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具有本質不同。中國共產黨堅定走自己的路,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同時,這些史無前例的創舉,也為破解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諸多難題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向東看”“向東學”日漸成為世界新的發展潮流。讀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能夠更加準確理解中國發展道路的歷史方位、指導原則和路徑選擇,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有益啟迪和新的選擇。
堅持胸懷天下,推動建設美好世界。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始終秉承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理念,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引領了時代潮流,成為推動人類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面對當今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站在人類向何處去的十字路口,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作出重大戰略判斷,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和政策主張,倡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為共創后疫情時代美好世界凝聚最大共識,為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指明了方向和路徑。讀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系統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全球治理觀,能夠更好洞察“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更好理解“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全球治理思想體系。
堅持自我革命,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新時代新征程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黨。如何建設一個強大的政黨,永葆黨的生機活力,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面臨的重大課題。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充滿著百年大黨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豪情壯志,展現著中國共產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思考與實踐。讀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能夠更加清醒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對于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規律性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也給其他國家如何加強和改進執政黨建設這一世界性難題提供了借鑒和啟示。
>> 外國讀者在新加坡最大的華文書店——友聯書局閱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英文版。
奮力譜寫新時代國際傳播事業的絢麗篇章
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賦予了國際傳播工作新使命,國際格局深刻變革為國際傳播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收入了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5月31日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戰略傳播體系,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這些重要要求,為新征程上開展國際傳播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
2019年9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外文局成立70周年致賀信,明確了新時代中國外文局的機構定位、發展方向和目標任務,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具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國際傳播機構的明確要求。今年8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外文出版社參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圖書翻譯出版工作的5名外國專家回信,提出用融通中外的語言、優秀的翻譯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引導更多外國讀者讀懂中國的重要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和回信,極大增強了外文局干部職工投身國際傳播事業的光榮感使命感,為中國外文局做好新時代國際傳播和對外翻譯出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習近平總書記著作的對外出版發行單位,中國外文局將堅定不移地把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放在全局國際傳播工作首位,在對外闡釋中國理論、中國思想的實踐中不斷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和水平。
以對外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全局國際傳播工作。堅持線上與線下宣介并重、精英與大眾傳播并重、學術闡釋和通俗解讀并重、發行數量和質量并重,堅持出版發行、媒體傳播、國際交流、外宣研究板塊聯動發力,全面、準確、生動地對外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習近平總書記的大黨大國領袖形象。
全方位對外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緊緊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工作主線,將對外講好新時代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有機融入高端外宣服務、對外出版發行、媒體國際傳播、中外人文交流、外宣研究咨詢、行業協同協作等業務領域,用好深度傳播優質資源,打造國際傳播新品牌,努力引導國際社會形成正確的中共觀、中國觀。
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堅持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充分發揮在對外話語研究、翻譯、傳播一體化全鏈條方面的優勢,建設好對外話語創新基地,聚合各方資源,加強協同聯動,牢牢把握中國話語國際定義權解釋權,為構建新時代對外話語和敘事體系提供支持。
提升國際傳播實踐引領支撐能力。強化實踐研究特色,全方位加強與國內外傳播研究資源的戰略合作,構建覆蓋全球的合作研究關系網,重點加強國際傳播針對性、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理論研究,深入開展區域和國別傳播策略、精準傳播等重大現實問題研究,不斷推出服務國際傳播大局的研究產品,努力打造國際傳播研究的重鎮高地。
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堅持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加強高質量文化傳播產品供給,推進對外出版精品工程和中外對話交流平臺工程,為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搭建平臺,深化國際合作,擴大國際朋友圈,精心打造文化傳播品牌,拓展文化交流傳播新興業態。
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堅持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講究輿論斗爭的策略和藝術,進一步提升國際傳播的精準性和實效性,針對目標對象需求和特點,深化分眾化傳播,推動新技術賦能國際傳播,推進智慧外宣工程,助力國際傳播創新發展和提質增效。
中國外文局將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力做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英文版的國內外發行和多語種版的翻譯出版工作,進一步加強對第四卷的宣介推廣和研究闡釋,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來源:《旗幟》2022年第10期;作者系中國外文局局長)
( 編輯:劉瓊 送簽:劉瓊 簽發:鐘鳴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