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入夏以來,滹沱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峪河水量豐沛,帶火了周邊的鄉村旅游,許多游客選擇沿河道漂流而下,到達目的地——山西省代縣峪口鎮段家灣村。
段家灣村,這個曾經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如今是十里八鄉數得上的美麗鄉村。說起村里的變化,村民們都說離不開劉桂珍的一份功勞。
劉桂珍今年59歲,身材瘦小。段家灣村鄉親,是她不離不舍的守望——她挎著藥箱在山路上奔波了44年,在小學講臺上堅守了29年,當了25年村黨支部書記、18年村委會主任。
劉桂珍(左)和村民聊家常(2022年7月6日攝)。新華社發
時光回到1978年。那時村里沒有醫生,村民們常常小病拖成大病,縣里培訓赤腳醫生,給了段家灣一個名額。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父親一句“村里就你一個高中生,你不干誰干”,讓一心想考大學的劉桂珍當起了村醫,一干就是40多年。
通過自學、請教,劉桂珍學會了打針、輸液、針灸、理療,成了村民信任的“全能醫生”。不論刮風下雨,還是半夜三更,只要村民需要,她都會第一時間趕到。
一次,劉桂珍去給人看病,自行車在半路上壞了,瘦弱的她扛不動自行車,怕耽誤看病,干脆把車丟在路邊,徒步走到病人家里。一位鄰村村民路過時發現了她的自行車,幫她把自行車扛回了家。劉桂珍回家聽到丈夫的講述后,流下眼淚。“村民們都認我的好。”劉桂珍說。
1988年,段家灣小學唯一的老師離開了,孩子們停課了。父親一句“你臨時頂上吧”,劉桂珍又兼任起了代課教師,一直教到了2017年下半年。這份“臨時”活,一干又是29年。
長期為故土無私奉獻,劉桂珍贏得了村民們的信任,1996年她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003年兼任村委會主任。
記者此次見到劉桂珍時,她正在村民家里出診。最近天氣轉涼,72歲的李長來腰腿疼得厲害。“桂珍給我看了十幾年病,有時看我生活困難還倒貼醫藥費。不光對我,對其他人也一樣。”李長來說。
從李長來家出來,劉桂珍徑直朝峪河河道走去,去見約好的縣水利局工作人員。前不久,湍急的河水沖斷了埋在河床下的供水管道。劉桂珍一直心急火燎,擔心村民用水不便,也擔心村里旅游項目“打了水漂”。經過小半天認真勘察和商量,最后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她才放心回了家。
“抬頭看大山、低頭見石頭”,是段家灣村自然條件的真實寫照。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劉桂珍想盡辦法帶領大家走出貧困。她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帶頭在自家承包的3分河灘地種上了油松樹苗。經過精心管護,第三年春天見到成效,3分地的樹苗賣了7.5萬元。
在她的帶動下,種樹苗的村民越來越多。她不僅為村民墊錢送苗,還當起了技術指導員。后來,段家灣村成立了苗木合作社,注冊了以“劉桂珍”命名的商標,成為遠近聞名的育苗基地。到2017年底,段家灣村貧困戶全部脫貧。現在全村種了120畝苗木、4000畝沙棘,脫貧戶年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
“桂珍說好肯定好。”79歲的村民郭永紅說,在劉桂珍帶動下,他家種了7畝多樹苗。“油松、樟子松、白皮松等都長成氣候了,年年有錢賺。今年已經賣了6萬多元。”
種植中藥材、試種黑松露……作為鄉村振興“領頭雁”的劉桂珍一直沒有停下腳步。今年,她光榮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
眼下,劉桂珍正帶領大伙兒著力發展鄉村生態旅游,與相關公司合作開發度假休閑和野炊、野營、漂流等旅游項目,爭取讓村民們多掙“旅游錢”,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 編輯:賈澤娟 送簽:呂重江 簽發:趙品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