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小说区图片,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二区,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秒播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本網專題>>中央和國家機關創建“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范機關”>>模范榜樣

以學術創新勇擔黨校學者使命

——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海青

唐愛軍
來源:旗幟網2022年07月22日11:15
文字縮放:

國內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有一批以學術為志業、在學術界頗有影響的中青年學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海青無疑是這個群體中的優秀代表。

取法乎上的學術理想

自2006年從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博士畢業,李海青就進入中央黨校工作。“中央黨校是我黨的最高學府,是研究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陣地,是黨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中國特色新型高端智庫。在中央黨校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他進一步堅定了在求學期間就樹立的學術理想:把學術作為志業,努力貢獻于社會與時代。志存高遠的情懷與擔當已經成為推動他長期刻苦勤勉治學的內在精神動力。短期的刻苦容易做到,而“學海無涯苦作舟”的長期功夫,如果不是把學術作為一種摯愛的志業,如果沒有一種高遠的追求,則很難堅持下來。他曾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表達過自己的學術追求:“知識分子以讀書治學為業,然讀書治學并非僅限于明事求理,更需追求大的境界。而達成這種大的境界的首要前提則是要有大的格局與志趣。古今中外諸多先賢偉人,之所以功業不朽,除艱苦卓絕之努力與聰慧過人之天賦以外,高遠超越之人生格局必不可少。他們將個人之命運融于國家、民族、社會,心胸與天地同寬,生命與大我同在。有如此格局追求自然超越世俗,不囿于個體之私與現實功利。讀書治學亦應有這樣一種學術人格的自覺和自省!”他認為,基于信仰與生活體驗的研究工作要求高遠的目標、內心的激情、執著的毅力與全身心的奉獻,沒有這種內心的激情,沒有這樣一種理想情懷,學術研究是難有突破的,真正的學術不應帶有世俗功利的色彩。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堅持的,他的刻苦努力在馬克思主義學院乃至整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都非常出名。同事們常開玩笑說,“夜間馬院一亮燈,必是海青在用功”。他曾用一首打油詩與他的同事們談論他的學術與生活:夜夜披星戴月歸,求知治學未曾悔,一書一茶一支筆,愿以寂寞紀青春。耐得住寂寞使人有足夠的時間獨立研究與觀察,而有所執著則使人能夠帶著信念與精神深入研究下去。

廣學善思的研究特點

古人云:“善學者其如海乎。”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李海青的研究特點,那就是“廣學善思”。無論是聽其發言,還是看其文章,都可以感覺到他的博學多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哲學、黨史黨建、社會學、憲法學、西方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改革問題……他涉獵的領域非常廣泛,視野比較開闊。這種多學科的知識背景對于當前的研究來說無疑極為重要。

比如,他特別強調現在的馬克思主義學科亟須拓寬研究領域: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是反映時代問題的具有整體性的理論成果,進入門檻比較高。只有對現實問題有了切實思考,并具有盡可能多的其他學科專業的知識背景,才有可能對文件語言進行深入解讀。沒有高度的現實關切,沒有任何其他學科知識背景,或其他學科知識背景不全面,要想真正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難度很大。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整體性的理論成果,馬克思本人也是橫跨多個學科。所以,馬克思主義學科更不能畫地為牢、自我束縛,而要秉持問題驅動的原則,在與其他學科的高度互動中深化研究。

善思是他治學的另一大特點。苦功并非只是埋頭讀書,而是既要多學,又要善思。他認為,善思,一方面是指對于問題的長期持續思考,即所謂深思。這種深入“在思考”的狀態很重要,這種狀態的保持更重要。要保持這種狀態有時需要靜靜地獨處,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間開拓自己心靈的一片天地,直達心靈深處。在這片領地中,思維可以盡情馳騁,問題可以自由反思。正是因為持續“在思考”,他與同事在辦公室的聊天就常常變成思想碰撞的交流會。另一方面,善思本身就包括善于反思的意思。只有具有明確的反思意識與懷疑精神,對既有的理論與現實保持適度的觀察間距,才能得出盡可能客觀的認識與理解,研究結論才可能具有新意。當然,持續的思考也容易導致思維的疲憊,特別是夜晚持續思考會導致失眠。正如他幽默又語重心長地對學生說:“不失眠你搞什么學問!”

豐碩創新的科研成果

李海青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當代中國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研究,科研成果豐碩。他先后出版《新時代:改革再出發》 《改革攻堅階段的利益沖突與整合》 《百年大黨: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 《權利與社會和諧》等14部個人著作;在《馬克思主義研究》 《哲學研究》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倫理學研究》 《哲學動態》 《人民日報》 《光明日報》等各類報刊發表文章近300篇;主持國家級課題5項。特別是近年來著力推動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研究,出版的兩部專著在學界產生了較大影響,他已成為該前沿領域的主要代表性學者。

基于其突出成績,他2012年被評為中直機關第八屆青年崗位能手,2014年被評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被評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020年被評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先后4次榮獲中央黨校科研優秀成果獎,2021年榮獲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22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此外,他還高質量完成學校和中央辦公廳、中央宣傳部等中央部委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曾參與黨的十八大相關調研工作、中央相關文件材料的準備工作,所撰寫的內參曾獲得中央領導同志批示。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來源:《旗幟》2022年第6期〕

( 編輯:劉瓊   送簽:徐雅維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