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小说区图片,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二区,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秒播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機關黨建研究》雜志>>2021年第8期

理論前沿 |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中國共產黨的朝氣從何而來?

張立偉
2022年04月14日09:03
文字縮放: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歷經千錘百煉而朝氣蓬勃”,“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這是向世人所展示出的成立100周年的中國共產黨的精神風貌:一個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百年大黨。

全世界5000余個政黨,成立100年以上的只有66個,執政達70年的只有7個,現在還在執政的更是少之又少。很多政黨未及百年,已是垂垂老矣、疲態盡顯。更有很多政黨,在權力的腐蝕下,腐化衰敗、不堪大任。

相比之下,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尤其是執政70多年來,在取得偉大成就的同時,一直保持奮發進取的蓬勃朝氣,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特有的精神面貌。到底是什么基因與力量,讓我們黨能夠超越時空,永遠生機勃勃、青春煥發?

一、源自于我們黨建黨之始的青春基因

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把實現共產主義確立為最高理想。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如火炬、如燈塔,始終照亮黨的奮斗歷程。100年過去了,我們黨的理想信念從未改變,初心使命堅定如磐。歷盡百年滄桑,中國共產黨仍然懷有一顆赤子之心。正是因為對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對初心使命的執著堅守,才使得我們這個百年大黨青春永駐、朝氣永存。

一百年來,我們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并以此為精神之源,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從而匯聚起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

自建黨之初,中國共產黨就是一個青年人為主體的黨。參加中國共產黨一大的代表,平均年齡28歲。時至今日,黨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80后”“90后”黨員已超過黨員總數1/3,年輕黨員的數量和比例繼續呈現增長態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黨的隊伍中始終活躍著懷抱崇高理想、充滿奮斗精神的青年人,這是我們黨歷經百年風雨而始終充滿生機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共產黨也高度重視青年,始終注重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李大釗對青年寄予了無限希望:“青年銳進之子,塵塵剎剎,立于旋轉簸揚循環無端之大洪流中,宜有江流不轉之精神,屹然獨立之氣魄”,“以宇宙之生涯為自我之生涯,以宇宙之青春為自我之青春”。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就提出建立青年團“作為黨的預備學校”,1922年正式成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黨員有著青年預備隊,干部也有著青年預備隊。青春的基因貫穿百年始終。

二、源自于我們黨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

自我革命,有思想和理論上的。通過不斷學習,理論上不斷創新,保持了理論朝氣。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就是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過程,也是思想和理論上的自我純潔和凈化的過程。毛澤東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理論上自我革命、自我創新的品格,既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的體現,也是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形成的優秀思想傳統。

自我革命,也有肌體和組織上的。通過吐故納新,刀刃向內、刮骨療毒,保持了機理上的朝氣。毛澤東指出:“一個無產階級的黨也要吐故納新,才能朝氣蓬勃。不清除廢料,不吸收新鮮血液,黨就沒有朝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歷經千錘百煉而朝氣蓬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正因為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堅決同一切弱化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危害黨的肌體健康的因素作斗爭,我們黨才能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

三、源自于我們黨主動承擔的歷史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謂民族復興,實為五千年中華民族之青春再造。正如李大釗所言,沖決歷史之桎梏,滌蕩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這一偉大的歷史使命非中國共產黨不足以承擔。

一個政黨的生命力,與所承載的歷史重任緊密相連。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和推進的每一件大事,都堪稱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這已經是中華大地上從來沒有達到過的國家治理狀態。然而,完成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后,中國共產黨沒有停下來、歇歇腳的想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出訪意大利時曾表示:“我們對于時間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為計,而是以百年、千年為計。”中國共產黨人的時空觀與其所承擔的歷史使命緊密相連。因立志于千秋偉業,所以能超越時空、一往無前,青春不老、奮斗不止。

四、源自于我們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黨性與人民性的根本統一

中國共產黨深深植根于人民,始終同人民保持血肉聯系,不斷從人民中汲取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這是對中國共產黨人民觀的鏗鏘宣示。

人民是黨永葆年輕的最大底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力量。這是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觀點之一。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我們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扎根人民、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前進路上,只要緊緊依靠人民,我們黨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就能如泉涌、似海流。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斬釘截鐵地宣告:任何想把中國共產黨同中國人民分割開來、對立起來的企圖,都是絕不會得逞的!9500多萬中國共產黨人不答應!14 億多中國人民也不答應!

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這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印度詩人泰戈爾有言:“鳥兒的翅膀系上了黃金,又怎能自由翱翔!”正是因為沒有自我利益的羈絆,中國共產黨才能夠始終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擊楫奮進、勇往直前。

五、源自于民族精神對我們黨的深厚滋養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朝氣的民族。在人類歷史上,有些民族衰亡了,有些民族仍然富有活力。而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多年仍綿延不斷、弦歌未絕,富有朝氣、活力四射,其根源就在于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華民族的精神從源頭上就是蓬勃進取、剛健有為的。基于這樣的民族精神,中華文明長期處于世界文明前列,創造了燦爛繁榮的文明成果,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曾幾何時,這種精神在中華民族心中一度淡漠、沉淪。清末嚴復曾感嘆:“華風之弊,八字盡之,始于作偽,終于無恥。”精神上的被動,使我們的民族一度面臨亡國滅種之危機,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

正是我們黨把中華民族剛健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找了回來,身體力行并倡導于世。正像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那樣,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人民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中國共產黨的昂揚進取、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譜系,繼承和復興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基因,并賦予了它新的內容和活力。民族的復興,首先是精神的復興。精神的重新塑造才真正意味著“青春中國之再生”。

六、源自于我們黨的法規制度的有力保障

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永葆朝氣的重要條件。回首百年,黨的建設發展史就是黨的制度演進史。自建黨之初,我們黨就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將黨的綱領、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制度和紀律規定在黨章黨規之中。經過一百年的努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套黨內法規體系與國家法律共同形成的制度體系,是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制度文明形式,是世界其他政黨的制度建設從未達到的高度。

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的形成,本身是黨不斷進行自我革命、完善制度建設的成果。從一大黨綱、二大黨章,到歷次黨代會對黨章所作的修改,我們黨不斷探索制度建設經驗,進行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使得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從簡單到完善、從粗疏到科學嚴謹,成為管黨治黨的基本依據。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黨內法規制度基礎越發牢固,制度的生機活力愈加勃發。

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包含了一整套我們黨自我革新、自我凈化的內部機制,使得中國共產黨能夠依靠自身的力量來吐故納新,實現自我監督、自我矯正,將自我革命進行到底。中國共產黨走出了一條通過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政黨治理之路,開創了通過政黨內部規范進行自我革命、自我監督的新路徑。這就是我們黨的青春基因能夠一代代延續至今的制度密碼。

青春朝氣的力量能夠跨越時空、超越年齡。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從誕生時只有50多名黨員發展到今天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領導著14億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正以蓬勃的朝氣和昂揚的斗志,領導中國人民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2021年第8期

( 編輯:謝淳子   送簽:謝淳子   簽發:梁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