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面向污染和艱險的“逆行人”
——記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央和國家機關優秀共產黨員劉相梅
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二級巡視員、應急準備處處長劉相梅調度
全國新冠疫情期間醫療廢物處置等有關環保工作情況。
堅守環境執法和應急一線近20年,時常面向污染和艱險逆行出征,她就是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二級巡視員、應急準備處處長劉相梅。
劉相梅是一名具有27年黨齡的黨員,她是滿懷激情的“急先鋒”,家人眼中披星戴月的“夜歸人”,同事心中的“鐵娘子”,一心守護著祖國的綠水青山。
劉相梅自2002年進入原國家環保總局工作以來,近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出差。她前后負責過幾百件信訪件和數十件大案要案的督辦查辦以及數十起重大及敏感突發環境事件的處置、調查工作,先后獲得10多次獎勵,被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評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
危難面前挺身而出的“堅守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生態環境系統立刻響應,迅速行動,先后有50萬人次投入到這場戰斗。劉相梅在大年三十凌晨4點接到值班同志的電話后立即返崗,在辦公室堅守了100多天。
在這100多天里,劉相梅主動承擔起生態環境部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協調、落實、指導、總結、建議等各項任務。帶領同志們每日調度分析全國358個城市、最多時490多家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運行情況。梳理生態環境部系統相關工作開展情況,完成上萬份環保數據和信息統計、整理、匯總、分析等工作,組織編輯日報102期,向有關部門報送信息150余份,向各地發督辦預警函10余份,確保了全系統疫情防控環保工作的高效運轉。
同時,劉相梅還組織協調多方力量為武漢等重點地區醫療廢物處置提供支持,及時視頻會商并預警督辦70多個超負荷、高負荷城市醫廢處置工作,多渠道協調籌集緊缺防護物資支援一線環保工作人員,緊盯20余個疫情反彈地區全力指導幫扶,督辦140多件群眾涉疫情環保投訴舉報,每周公開發布疫情防控環保權威信息。短短3個多月,全國醫療廢物日處置能力增加了近30%,武漢等重點地區處置能力增加了近4倍。
守護江河安瀾的“逆行人”
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應急人,“快”是劉相梅工作的最大特點。面對各種突如其來的突發環境事件,她常常星夜兼程。
2019年7月,劉相梅作為組長帶隊參加河南新鄉第6輪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監督幫扶期間,三門峽發生爆炸事故,需馬上趕赴現場。劉相梅立即租車奔赴200公里開外的事發地,到達現場時已是深夜。
面對現場氣味刺鼻、污水橫流的場景,劉相梅立即會同地方人員,一邊排查污染,一邊了解核實現場救援情況,直至控制住污染源頭。此時,已是天光大亮,她的鞋和褲子滿是泥水,而她已經24小時沒有休息了。
2019年3月,江蘇響水發生“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5月和6月陜西接連發生水污染事件,劉相梅都是接到任務就出發,從不猶豫,因為她深知稍縱即逝的“窗口期”不容錯過。
作為“應急人”,劉相梅總是“險”中向前。2018年1月,河南省南陽市淇河受到污染,危及丹江口水庫水質安全,恰逢當地遭遇十年一遇的暴雪。劉相梅深知,1.3億人的“大水缸”容不得有半點閃失。按照原環境保護部領導指示,她頂風冒雪堅守在處置一線22天,既當指揮員,又當協調員、戰斗員,直到污染被消解在入丹江之前。
在2010年4月,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后,作為唯一留在指揮部的女性,劉相梅克服高原反應,面對滿眼瘡痍的現場,跟所有的男同事一道,白天查看河流水質,調查飲水安全,晚上將車當房,連夜完成現場信息的整理傳遞工作。同年8月,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發生后,她又毫不猶豫地跟隨前方工作組,沿江而上到達現場,指導當地應急救災。
知行合一的“表率”
在立崗愛崗的同時,劉相梅還持續推動建立完善全國環境應急預案管理體系,工作成果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展出。她組織制定的《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等近十個文件、標準、指南,成為全國環境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制度基礎。
近年來,劉相梅積極推進“以空間換時間”“一河一策一圖”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響應“南陽實踐”試點,應急準備落地生根。她還組織繪制長江經濟帶環境風險地圖,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指導開展黃河水污染事件綜合實戰演練,組織召開黃河流域環境應急管理研討交流會,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帶隊開展重大突發環境事件調查,深入剖析基層環境應急能力短板。
劉相梅還組織編寫了“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管理”干部讀本專章和中國應急管理2019-2020環境應急評估專章,提升了環境應急管理社會認知度。同時,她還積極組織謀劃“十四五”環境應急工作思路,描繪環境應急現代化管理新篇章。
(來源:中國環境報)
( 編輯:劉瓊 送簽:劉瓊 簽發:鐘鳴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