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小说区图片,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二区,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秒播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1年第5期

準確把握新時代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概念及內涵

王辰 姚建紅 楊維中
來源:旗幟網2021年07月13日10:18
文字縮放:

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立足更精準更有效地防,推動預防關口前移,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完善公共衛生重大風險評估、研判、決策機制,創新醫防協同機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思考和準確把握新時代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概念及內涵,對于貫徹落實黨中央在人民生命健康領域的重大戰略部署,具有重要意義。

明確概念  全面推進“醫防結合”

“醫防結合”是我國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長期未能解決的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關鍵在于我們把“醫”和“防”視作獨立、并行的概念、內涵和體系,因此難以真正地結合和融合。

許多人誤以為,“醫防結合”中的“醫”,指的是診斷和治療,屬于狹義的“醫”;“醫防結合”中的“防”,是獨立于“醫”之外的孤立的“防”。實際上,這里的“醫”和“防”都應屬于臨床醫學范疇,是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都必然要履行的職能。臨床醫學以照護人類健康為目標宗旨,其方式包括預防、診斷、控制、治療、康復。

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不是并列、并行的兩個體系,“醫”中包括“防”,“防”是“醫”的一部分。打個比方,“醫”是樓,“防”就是樓道,我們不能說“樓和樓道結合”,因為樓道是樓的組成部分。“醫防結合”的真正含義,應是“防治結合”,可被類比為“樓梯和樓道結合”。概念與內涵的清晰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礎。將“醫”與“防”作為并列的概念、內涵和體系,從本質上即造成了兩者分離,必然導致“醫”與“防”難以結合。

在醫學教育層面,我國于本科階段即將“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分為兩個并行、獨立的專業,培養出兩支專業隊伍。這種將“醫”和“防”在學術、學理、人才上分開的做法,是造成我國“醫”“防”分置分離的一個根本原因。

在醫務人員職業職能與隊伍建設、衛生機構設置與管理方面,將“醫”與“防”分而設之,是造成我國“醫”“防”分離的一個直接原因。這樣的結果,使醫院只作為“醫”的主體而未被賦責預防,疾控系統作為“防”的主體被隔離于“醫”之外。如此,“醫”和“防”漸行漸遠,難以結合。每逢大疫,這一問題立即凸顯。大疫之后的反思,要以系統思想指導頂層設計,避免“醫”“防”之間擴大和產生新的裂痕,以致更加難以協同,影響衛生防疫工作。

解決這一嚴重問題的根本之道,是徹底改變過去狹義的“醫”和孤立的“防”的概念與觀念,在教育與醫療衛生工作中體現臨床醫學“防、診、控、治、康”五位一體的思想。

在醫學教育方面,我國應改變目前醫學院在本科階段即將臨床醫學專業和預防醫學專業分設的狀況,本科階段只設臨床醫學專業,使醫學生在本科階段能夠接受完整的臨床醫學通識教育,將預防醫學的理念和內容包含于臨床醫學專業教學中。研究生教育,應在“防、診、控、治、康”方面有所側重;畢業后醫學教育,應強化預防、控制、康復等內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應專設預防醫學專業醫師門類,培養以預防為主要工作內容的高素質醫學人才,更好地適應我國“大衛生、大健康”的發展需求。

>> 5月7日,市民在沈陽市大東區新冠疫苗接種方艙一樓接種區接種疫苗。

在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上,必須包括“防、診、控、治、康”五大方面,不能將醫療機構職能局限于診斷、治療、康復,而應強化其疾病預防和控制作用,將防控明確作為醫療機構的重要職能。醫療機構的工作重點,應是針對個體的疾病防控,并作為疾病防控的“前哨站”和執行平臺,是疾病防控的“神經末梢”和“骨骼肌肉”。疾控機構應主要履行疾病信息采集、分析、預警及決策建議等職能,是疾病防控的“神經系統”,著重于群體和社會的疾病防控問題。

厘清關聯  完善公共衛生體系

群醫學是融合、運用當代醫學及相關學科的知識和原理,基于現實可及的衛生資源條件,統籌個體衛生行為與群體衛生行動,指導公共衛生實踐,實現人群整體與長遠健康效益最大化的一門新興醫學學科。

公共衛生是基于醫學,特別是群醫學及相關學科原理,維護個體和群體、社會和種群、國家和人類健康的綜合社會行動。指導公共衛生行動的知識體系具有多學科性,臨床醫學、群醫學、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數學、信息學、工程學、法學、教育學、政治學、心理學、環境學等都與其密切相關。衛生政策和其他社會政策是動員、導引、協調社會力量,推動公共衛生行動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民眾健康與生命觀念等都深刻影響著民眾衛生行為。

公共衛生不同于預防醫學。預防醫學是醫學中關于個體和群體疾病預防的一門學科,而公共衛生是維護公眾健康的社會行動。

公共衛生體系是一個以醫務人員、醫療機構、疾控系統為主體,以衛生和相關社會政策為導引,以醫藥與健康產業為支撐,社會各界廣泛支持參與,全面維護和促進公眾健康的綜合社會體系。我們必須認識到,醫療機構、疾控系統、醫學教育機構、衛生與相關社會管理部門、醫藥與健康相關產業等都是公共衛生體系的有機組成,共同承擔公共衛生責任。

基于上述認識和理解,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到實處,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應該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應將預防、診斷、控制、治療、康復工作融為一體,形成全行業、全社會動員和參與的公共衛生工作格局。提倡并踐行“健康入萬學萬策萬行,萬學萬策萬行務健康”的社會意識和行動。二是要進一步明確,醫療機構與疾控系統同是公共衛生體系的有機和主要構成,醫療機構中應設置疾控部門、配備專業人員,全體醫務人員應履行疾病防控責任。三是疾控系統應在我國現代社會與行業體系中找到符合醫學、行業及社會規律的適宜的定位和今后改革發展的模式,明確疾控系統與醫療機構在疾病防控中的職能定位,推進疾控系統與醫療機構改革,形成科學有序、協同高效的衛生體系,為國家未來有效應對公共衛生威脅做好籌劃和準備。

(來源:《旗幟》2021年第5期;作者王辰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姚建紅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黨委書記、副院校長;楊維中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執行院長)

( 編輯:孫麗   送簽:張成付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