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小说区图片,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二区,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秒播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機關黨建資料庫>>習作共讀>>書籍>>《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

受權發布:《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五)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2018年11月26日17:06
文字縮放: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形成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引領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習近平同志圍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全面回答了我國經濟發展怎么看、怎么干的重大問題,對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為幫助廣大干部群眾學習、理解、掌握習近平同志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論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了《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該書內容摘自習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七年三月十二日期間的講話、報告、指示等一百二十多篇重要文獻,分十個專題,共計四百九十四段論述。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該書授權人民網獨家連載,如需請聯系出版單位。

國際經濟競爭甚至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就是創新能力的競爭。誰能在創新上下先手棋,誰就能掌握主動。我們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完善創新機制,全方位推進科技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

——《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的講話》(2012年12月7日-11日)

改革開放這三十多年,我們更多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了經濟快速增長和規模擴張。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這些要素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再要像過去那樣以這些要素投入為主來發展,既沒有當初那樣的條件,也是資源環境難以承受的。我們必須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這是立足全局、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討論時的講話》(2013年3月4日)

我想特別強調的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綜合國力提高,最終取決于科技創新。歷史事實表明,經濟大國不等于經濟強國。一個國家長期落后歸根到底是由于技術落后,而不取決于經濟規模大小。歷史上,我國曾長期位居世界經濟大國之列,經濟總量一度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技術落后和工業化水平低,近代以來屢屢被經濟總量遠不如我們的國家打敗。為什么會這樣?我們不是輸在經濟規模上,而是輸在科技落后上。由于技術創新和工業制造落后于人,西方列強才得以用堅船利炮轟開我們的國門。中國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子就是技術落后。這個教訓太深刻了!我們要牢牢記取。

——《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討論時的講話》(2013年3月4日)

當前,從全球范圍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物質構造、意識本質、宇宙演化等基礎科學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信息、生物、能源、材料和海洋、空間等應用科學領域不斷發展,帶動了關鍵技術交叉融合、群體躍進,變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斷積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世界主要國家抓緊制定新的科技發展戰略,搶占科技和產業制高點。這一動向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歷次產業革命都有一些共同特點:一是有新的科學理論作基礎,二是有相應的新生產工具出現,三是形成大量新的投資熱點和就業崗位,四是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發生重大調整并形成新的規模化經濟效益,五是社會生產生活方式有新的重要變革。這些要素,目前都在加快積累和成熟中。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機會稍縱即逝。面向未來,可以說,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是最難掌控但必須面對的不確定性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就像體育比賽換到了一個新場地,如果我們還留在原來的場地,那就跟不上趟了。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沒有強大的科技,“兩個翻番”、“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難以順利達成,中國夢這篇大文章難以順利寫下去,我們也難以從大國走向強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常抓不懈。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要抓好頂層設計和任務落實。頂層設計要有世界眼光,找準世界科技發展趨勢,找準我國科技發展現狀和應走的路徑,把發展需要和現實能力、長遠目標和近期工作統籌起來考慮,有所為有所不為,提出切合實際的發展方向、 目標、工作重點。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要把科技創新搞上去,就必須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我國一方面科技人才總量不少,另一方面又面臨人才結構性不足的突出矛盾,特別是在重大科研項目、重大工程、重點學科等領域領軍人才嚴重不足。解決這個矛盾,關鍵是要改革和完善人才發展機制。一是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完善評價這個指揮棒,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統籌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實用技術人才等方面人才隊伍建設,最大限度支持和幫助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大力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團隊。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三是要積極引進海外優秀人才,制定更加積極的國際人才引進計劃,吸引更多海外創新人才到我國工作。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著力營造良好政策環境。科技創新要取得突破,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等“硬件”支撐,更需要制度等“軟件”保障。近年來,我國科技“硬件”條件得到很大改善,而“軟件”環境改善則相對滯后。要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導企業和社會增加研發投入。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依法懲治侵犯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完善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稅收政策,激勵企業開展各類創新活動。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和改善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金融服務,加大資本市場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著力擴大科技開放合作。我們強調自主創新,絕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創新。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創新資源在世界范圍內加快流動,各國經濟科技聯系更加緊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決所有創新難題。要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并同國際科技界攜手努力,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作出應有貢獻。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要創造環境,使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在一般性產業中,發展哪些行業或選擇何種技術路線應該由企業決定,政府不要大包大攬,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就不要管。政府要集中力量抓好少數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創新項目。政府要做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促進企業創新的稅收政策等工作。要強化激勵,用好人才,使發明者、創新者能夠合理分享創新收益。要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場評價技術創新成果的機制,打破阻礙技術成果轉化的瓶頸,使創新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0日)

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推進科技創新,首先要把方向搞清楚,否則花了很多錢、投入了很多資源,最后也難以取得好的成效。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帶動了關鍵技術交叉融合、群體躍進,變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斷積累。未來五到十年,世界可能發生一系列重大科技事件,在互聯網技術和其他學科的交叉應用方面已初見端倪,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也會出現重大變化。我們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和頂尖水平,樹立雄心,奮起直追,潮頭搏浪,樹立敢于同世界強手比拼的志氣,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在科技資源上快速布局,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

——《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2014年5月23日、24日)

牢牢把握產業革命大趨勢。科技革命必然引發產業革命。科技創新及其成果決不能僅僅落在經費上、填在表格里、發表在雜志上,而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推動力,轉化為人民福祉。要堅持產業化導向,加強行業共性基礎技術研究,努力突破制約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提供有力支撐。要以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為主攻方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經濟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把科技創新真正落到產業發展上。

——《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2014年5月23日、24日)

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培養集聚人才,要有識才的眼光、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健全集聚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體制機制,創造人盡其才的政策環境。要發揮好現有人才作用,同時攬四方之才,擇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加強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創新條件建設,完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讓各類人才的創新智慧競相迸發。

——《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2014年5月23日、24日)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面向未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

——《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2014年6月9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21頁

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當前,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應用極有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使產業和經濟競爭的賽場發生轉換。在傳統國際發展賽場上,規則別人都制定好了,我們可以加入,但必須按照已經設定的規則來賽,沒有更多主動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就是要在新賽場建設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導一些賽場建設,從而使我們成為新的競賽規則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競賽場地的重要主導者。如果我們沒有一招鮮、幾招鮮,沒有參與或主導新賽場建設的能力,那我們就缺少了機會。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也總是留給有思路、有志向、有韌勁的人們的。我國能否在未來發展中后來居上、彎道超車,主要就看我們能否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

——《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2014年6月9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22-23頁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2014年6月9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24頁

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其中一個重要癥結就在于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制機制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就像接力賽一樣,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沒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兒跑。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2014年6月9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24-25頁

在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我國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這個法寶搞出來的,千萬不能丟了!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大力開展協同創新,集中力量辦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進自主創新的強大合力。

——《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2014年6月9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26頁

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面臨雙重任務:一方面,我們要跟蹤全球科技發展方向,努力趕超,力爭縮小關鍵領域差距,形成比較優勢;另一方面,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創新突破我國發展的瓶頸制約。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我們要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大勢,既要重視不掉隊問題,也要從國情出發確定跟進和突破策略,按照主動跟進、精心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明確我國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對看準的方向,要超前規劃布局,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速趕超甚至引領步伐。同時,要研究后發國家趕超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保持戰略清醒,避免盲目性,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亦步亦趨。我們在科技方面應該有非對稱性“殺手锏”,不能完全是發達國家搞什么我們就搞什么。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為了加快形成一支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敢于承擔風險的創新型人才隊伍,要重點在用好、吸引、培養上下功夫。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用好人才,首先要用好科學家。我記得當年拿破侖就格外重視科學家,在遭到敵人猛烈攻擊時,他首先想到的是保護科學家,因為他明白科技就是戰斗力。科技創新,需要基礎研究引領和支撐。要想讓科學家多出成果,必須給他們創造條件。在基礎研究領域,也包括一些應用科技領域,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科學發現是有規律的,要容忍在科學問題上的“異端學說”。不要以出成果的名義干涉科學家的研究,不要動輒用行政化的“參公管理”約束科學家。很多科學研究要著眼長遠,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還可能引發學術不端。有的科研人員戲言,現在“不是在開會,就是在開會的路上”。組織科學家們參加國家重大專項、計劃、基金項目是必要的,但不要用這些東西把科學家捆死了。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用好人才,重點是科技人員。科學家畢竟是少數,數量龐大的科研人員是創新的主力軍。用好科研人員,既要用事業激發其創新勇氣和毅力,也要重視必要的物質激勵,使他們“名利雙收”。名就是榮譽,利就是現實的物質利益回報,其中擁有產權是最大激勵。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用好人才,還要用好企業家。企業家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動力。世界上一些很著名的企業家并不是發明家,但他們是創新的組織者、推動者。企業家有十分敏銳的市場感覺,富于冒險精神,有執著頑強的作風,在把握創新方向、凝聚創新人才、籌措創新投入、創造新組織等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要推動企業家積極投身創新事業,依法保護企業家的財產權和創新收益,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激發他們的創新激情。要重視發揮技術工人隊伍作用,讓他們參與工藝改進和產品設計,使他們的創新才智充分涌流。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深化改革。八月八日,我在《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面深化改革綱要》上作了一個批示,強調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精心設計和大力推進改革,清除各種有形無形的柵欄,打破各種院內院外的圍墻,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我們現行的經濟體制機制和經濟政策,很多是適應傳統發展方式的,有利于企業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但并不利于企業推進優化升級。要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形成新的利益軌道。一個是科技創新的輪子,一個是體制機制創新的輪子,兩個輪子共同轉動,才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全面深化改革,要圍繞使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加快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來謀劃和推進。要建立完善的產權保護制度,創造平等競爭的良好環境,鼓勵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大對創新型小微企業支持力度。要消除價格、利率、匯率等經濟杠桿的扭曲,強化風險投資機制,發展資本市場,增強勞動力市場靈活性,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財稅、金融體制。在國有企業改革中,要考慮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或投資公司,設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用于支持創新型企業包括小微企業。要加快軍民融合式發展步伐,發揮軍民各自優勢,全面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要繼續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總的是要遵循規律、強化激勵、合理分工、分類改革。對承擔國家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技術研究的科研院所,要以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為目標,尊重科學、技術、工程各自運行規律,擴大院所自主權,擴大個人科研選題選擇權。對已經轉制的科研院所,要以增強共性技術研發能力為目標,進一步實行精細化的分類改革,實行一院一策、一所一策,有些要公益為主、市場為輔,形成產業技術研發集團;有些要進一步市場化,實現混合所有制,建立產業技術聯盟;有些要考慮回歸公益,改組成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國家任務。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要推進政府科技管理體制改革,以轉變職能為目標,做好“三個分工”和“一個加強”。一是政府和市場分工,能由市場做的,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從分錢分物的具體事項中解脫出來,提高戰略規劃水平,做好創造環境、引導方向、提供服務等工作。二是中央各部門功能性分工,有的重點抓基礎性研究,有的重點抓應用性研究,有的則要重點抓產業化推廣。三是中央和地方分工,中央政府側重抓基礎,地方要更多抓應用。同時,要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把握方向,突出重點,形成拳頭,狠抓落實。要保持財政對科技的投入力度,并全面提高科技資金使用效率。投入加大了,但不能浪費了、揮霍了,或者以各種形式進入個人腰包了,那就打水漂了。科研資金要進一步整合,不能分割和碎片化,不要作為部門的一種權威和利益,該集中的就要合理集中起來。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這里,我還想強調一下,就是在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過程中要處理好創新和就業關系。我國發展面臨雙重矛盾,一方面要加快創新、形成新的增長動力,另一方面加快創新必然引起技術落后企業關停并轉,帶來相當數量的失業。有人說,現在是科技進步和教育在賽跑,結果是科技跑贏了,教育跑輸了。科技進步和創新創造了很多新的業態,但勞動力難以適應,造成了大量結構性失業。我們必須從我國人口眾多的國情出發,我們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很多貧困人口。要把握好科技創新和穩定就業的平衡點,既要堅定不移加快創新,也要實施有效的社會政策特別是教育和社保政策,解決增強勞動人口就業能力和保障基本生活問題,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我們的科技計劃在體系布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總體績效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科技計劃碎片化和科研項目取向聚焦不夠兩個問題上。要徹底改變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的格局,堅持按目標成果、績效考核為導向進行資源分配,統籌科技資源,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構建總體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計劃體系和管理制度,以此帶動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縱深推進,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立一個好的體制保障。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9月29日),《人民日報》2014年9月30日

要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切實把創新抓出成效,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形成有利于出創新成果、有利于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新機制。

——在江蘇調研時的講話(2014年12月13日、14日),《人民日報》2014年12月15日

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在華東七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的講話(2015年5月27日),《人民日報》2015年5月29日

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把重要領域的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實施一批關系國家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科技項目。這既有利于我國在戰略必爭領域打破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更有利于開辟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二〇一四年八月,我們確定要抓緊實施已有的十六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進一步聚焦目標、突出重點,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集成電路裝備、寬帶移動通信、高檔數控機床、核電站、新藥創制等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形成若干戰略性技術和戰略性產品,培育新興產業。在此基礎上,以二〇三〇年為時間節點,再選擇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力爭有所突破。從更長遠的戰略需求出發,我們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深空深海探測、重點新材料、腦科學、健康保障等領域再部署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已經部署的項目和新部署的項目要形成梯次接續的系統布局,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協同攻關,為攀登戰略制高點、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力、保障國家安全提供支撐。

——《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2015年10月26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780-781頁

我國同發達國家的科技經濟實力差距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上。提高創新能力,必須夯實自主創新的物質技術基礎,加快建設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創新基礎平臺。國家實驗室已成為主要發達國家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的重要載體,諸如美國阿貢、洛斯阿拉莫斯、勞倫斯伯克利等國家實驗室和德國亥姆霍茲研究中心等,均是圍繞國家使命,依靠跨學科、大協作和高強度支持開展協同創新的研究基地。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已步入以跟蹤為主轉向跟蹤和并跑、領跑并存的新階段,急需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布局一批體量更大、學科交叉融合、綜合集成的國家實驗室,優化配置人財物資源,形成協同創新新格局。主要考慮在一些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打造聚集國內外一流人才的高地,組織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協同攻關,形成代表國家水平、國際同行認可、在國際上擁有話語權的科技創新實力,成為搶占國際科技制高點的重要戰略創新力量。

——《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2015年10月26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781頁

核心技術要取得突破,就要有決心、恒心、重心。有決心,就是要樹立頑強拼搏、刻苦攻關的志氣,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投向核心技術研發,集合精銳力量,作出戰略性安排。有恒心,就是要制定信息領域核心技術設備發展戰略綱要,制定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明確近期、中期、遠期目標,遵循技術規律,分梯次、分門類、分階段推進,咬定青山不放松。有重心,就是要立足我國國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緊緊圍繞攀登戰略制高點,強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任務部署,把方向搞清楚,把重點搞清楚。否則,花了很多錢、投入了很多資源,最后南轅北轍,是難以取得成效的。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1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0-11頁

什么是核心技術?我看,可以從三個方面把握。一是基礎技術、通用技術。二是非對稱技術、“殺手锏”技術。三是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在這些領域,我們同國外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如果能夠超前部署、集中攻關,很有可能實現從跟跑并跑到并跑領跑的轉變。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1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1頁

要打好核心技術研發攻堅戰,不僅要把沖鋒號吹起來,而且要把集合號吹起來,也就是要把最強的力量積聚起來共同干,組成攻關的突擊隊、特種兵。我們同國際先進水平在核心技術上差距懸殊,一個很突出的原因,是我們的骨干企業沒有像微軟、英特爾、谷歌、蘋果那樣形成協同效應。美國有個所謂的“文泰來”聯盟,微軟的視窗操作系統只配對英特爾的芯片。在核心技術研發上,強強聯合比單打獨斗效果要好,要在這方面拿出些辦法來,徹底擺脫部門利益和門戶之見的束縛。抱著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想法,抱著自己擁有一畝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難以成事的。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 月1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4頁

要以國家實驗室建設為抓手,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明確國家目標和緊迫戰略需求的重大領域,在有望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國家大型科技基礎設施為主線,依托最有優勢的創新單元,整合全國創新資源,建立目標導向、績效管理、協同攻關、開放共享的新型運行機制,建設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的國家實驗室。這樣的國家實驗室,應該成為攻堅克難、引領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類科研機構、大學、企業研發機構形成功能互補、良性互動的協同創新新格局。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2016年5月30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0頁

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任務,必須在推動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上來一個根本性轉變,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性發展。要深入研究和解決經濟和產業發展亟需的科技問題,圍繞促進轉方式調結構、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等方面需求,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2016年5月30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1頁

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改革只在一個環節或幾個環節搞是不夠的,必須全面部署,并堅定不移推進。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同發揮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2016年5月30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3-14頁

要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科技體制及其相關體制深刻變革。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詢支撐行政決策的科技決策機制,加強科技決策咨詢系統,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要加快推進重大科技決策制度化,解決好實際存在的部門領導拍腦袋、科技專家看眼色行事等問題。要完善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資源配置方式,解決簡單套用行政預算和財務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資源等問題,優化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社會公益類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創新活動效率最大化。要著力改革和創新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而不能讓人的創造性活動為經費服務。要改革科技評價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正確評價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2016年5月30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4頁

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應該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要制定和落實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各項政策,強化企業創新倒逼機制,加強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支持力度,推動流通環節改革和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引導企業加快發展研發力量。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管理制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動科技創新強大合力。要調整現有行業和地方的科研機構,充實企業研發力量,支持依托企業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培育有國際影響力的行業領軍企業。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2016年5月30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5頁

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學是我國科技發展的主要基礎所在,也是科技創新人才的搖籃。要優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學科研布局。科研院所要根據世界科技發展態勢,優化自身科技布局,厚實學科基礎,培育新興交叉學科生長點,重點加強共性、公益、可持續發展相關研究,增加公共科技供給。研究型大學要加強學科建設,重點開展自由探索的基礎研究。要加強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使目標導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銜接、優勢互補,形成教研相長、協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國科技創新的科學和人才基礎。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2016年5月30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5頁

一切科技創新活動都是人做出來的。我國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要極大調動和充分尊重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精神,激勵他們爭當創新的推動者和實踐者,使謀劃創新、推動創新、落實創新成為自覺行動。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2016年5月30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6頁

在基礎研究領域,包括一些應用科技領域,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不要以出成果的名義干涉科學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約束科學家的研究活動。很多科學研究要著眼長遠,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防止瞎指揮、亂指揮。要建立相應責任制和問責制度,切實解決不同程度存在的一哄而起、搞大拼盤等問題。政府科技管理部門要抓戰略、抓規劃、抓政策、抓服務,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制化優勢。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2016年5月30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7-18頁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己任,把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2016年5月30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8頁

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創新。要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提升科學中心集中度和顯示度,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突破制約產學研相結合的體制機制瓶頸,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使科技成果更快推廣應用、轉移轉化。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7年3月5日),《人民日報》2017年3月6日

科技進步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也深刻影響著世界軍事發展走向。隨著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國家戰略競爭力、社會生產力、軍隊戰斗力的耦合關聯越來越緊,國防經濟和社會經濟、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的融合度越來越深。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抓緊推動科技創新和進步。

——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的講話(2017年3月12日),《人民日報》2017年3月13日

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領域是軍民融合發展的重點,也是衡量軍民融合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要主動發現、培育、運用可服務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前沿尖端技術,捕捉軍事能力發展的潛在增長點,強化軍事需求牽引,最大限度實現民為軍用,做好國防科技民用轉化這篇大文章,發揮國防科技轉化運用最大效益,形成多維一體、協同推進、跨越發展的新興領域融合發展布局。

——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的講話(2017年3月12日),《人民日報》2017年3月13日 

( 編輯:皮博   送簽:皮博   簽發:馮愛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