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第二黨支部現有黨員11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高級職稱人員6名。按照院黨組的安排部署,黨支部建在甘藍類蔬菜遺傳育種創新團隊上。支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農科院建院60周年賀信精神,切實提升支部組織力,充分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學用聯動,做到知信行統一
支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大力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將理論學習與調研、實踐緊密結合,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為主要抓手,教育引導黨員自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支部先后組織開展“習近平總書記‘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農科院建院60周年賀信精神”等專題學習,引導黨員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堅持學以致用,結合業務工作,組織開展“跟產業面對面”“冷涼蔬菜服務行”等主題黨日活動。支委還及時與黨員、群眾談心談話,溝通學用聯動成效;組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查擺學以致用存在問題;將黨課學習與業務研討有機結合,提高了支部活動吸引力,實現了黨員們參會作風的轉變,由過去的“要我參加”變成了“我要參加”。同志們紛紛自覺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堅定了科技興農、服務“三農”的初心,凝聚了團結協作、奮力進取的人心,營造了積極作為、主動向上的科研環境。
典型帶動,發揮傳幫帶作用
為了激勵大家深入貫徹落實“三個面向”指示精神,支部積極開展“請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活動,邀請支部黨員方智遠院士講黨課。方智遠院士講到,1967年在兩廣地區種了近100萬畝從日本進口的甘藍品種,結果70%都不結球,沒有收益,老百姓都掉眼淚了。他下定決心要搞國家自己的品種。于是,帶領團隊成員住大隊部,吃大灶、干農活。他騎著自行車,長期奔波在北京豐臺、海淀的試驗田,一天幾十公里,一年下來自行車車胎都磨平了。經過6年的努力,終于選育出了我國第一個雜交品種“京豐一號”,結束了我國甘藍品種長期完全依靠國外進口的被動局面。更讓大家動容的是,方院士雖然現在已是80歲高齡,但一直堅持深入田間地頭,而且經常半天不休息,連水都顧不上喝一口。他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每次支部組織生活從不無故缺席,并且總是第一個到達會場。支部將“言傳”和“身教”緊密結合,組織大家跟先進典型進行面對面交流學習,并通過微信群、櫥窗展板等多種方式宣傳,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有方智遠院士這樣的黨員走在前、作表率、傳幫帶,黨員們更能吃苦了,干事的勁頭更足了。支部組織黨員們到河北饒陽蔬菜基地調研,在結束了一天實地考察后趁熱打鐵召開支部會,會議一直開到晚上10點半大家仍意猶未盡。2016年11月一場大雪突然降臨,支部黨員連續3天忍受零下低溫的冷凍,帶領大家掃雪、調查、選種。正是有了這樣的戰斗力,團隊先后獲得4個國家獎,實現了我國甘藍育種領域從跟跑向并跑,進而領跑的戰略性轉變。多年來,在支部帶領下,團隊育成品種40多個,獲國家發明專利8項,植物新品種權4項;發表文章280余篇,SCI收錄50余篇。
服務驅動,助推產學研融合
通過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講話精神的多次學習和深入實踐,支部總結凝練出“一群二會三共建”的服務模式,通過建立微信群服務平臺,實現了與基層的“零距離”服務;每年組織召開品種評價會、有效搭建了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品種評價平臺;與河北農科院蔬菜所科研支部開展支部共建,與內蒙農科院蔬菜所黨支部、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水泉村黨支部開展支部聯合活動。依托這些平臺,支部黨員服務了300余個國家貧困縣,累計在北京、河北、河南、湖北等地舉辦品種展示會200余場,培訓指導農民2萬余人,跑遍95%的甘藍主產區。通過聯系服務基層,得到種植戶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黨員推薦的品種就有人信,從而把種植戶凝聚在“堡壘”周圍,群策群力推動品種推廣。目前育成的品種累計推廣約2億畝,占全國甘藍種植面積的60%以上。
黨支部還積極響應黨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帶領黨員奔赴河南濟源貧困山區調研,攻克了露地越冬難、抽薹開花晚等難題,使得制種戶的畝收入6000元以上,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科技支撐。
近年,支部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級黨組織的肯定和認可,被授予農業農村部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所在團隊獲得農業農村部豐收一等獎、優秀創新團隊獎等光榮稱號;支部所在團隊在研究所每年考評中均排首位;支部黨員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農業農村部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
(農業農村部機關黨委供稿)
( 編輯:馮愛齡 送簽:馮愛齡 簽發:白 翔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