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主持召開重要會議,發表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黨中央印發《關于加強黨的領導、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的通知》,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發出通知,要求中央和國家機關各級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充分發揮作用。光明日報社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上來,按照工委通知要求,將模范機關創建工作的成效體現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具體實踐中,綜合運用黨建系統工作法,多措并舉,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新聞輿論支持。
一、加強報社黨的領導,建立應急機制
報社編委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1月22日便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推進委員會,隨后召開網上會議,第一時間制定印發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明確分工、壓實責任,強化疫情防控期間報社各項工作的統籌協調和推進落實。
堅持總調度機制。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成員24小時輪班,領導小組工作群于每晚8:30定時召開線上工作會議,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匯總當日疫情防控重點,部署下一步宣傳報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群隨時開展線上工作交流。各部門制定工作輪崗方案進行周密準備,確保報社各項工作運轉順暢。
建立信息溝通渠道。報社啟用遠程辦公平臺、網上會議平臺,以領導小組辦公室為樞紐建立起疫情防控期間的線上通聯機制。編務會、采前會、編前會、A稿評定及部分編輯業務全系適配線上各平臺,出臺實施方案并列明具體操作,全力保證全媒體內容生產高質高效的前提下,實現人員輪崗、強化個人防護和辦公區域消毒,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風險,確保黨務、業務、社務工作有序推進,不斷檔、不缺位。
建立組織動員渠道。第一時間面向全社發出倡議,號召黨員干部特別是關鍵崗位的領導干部率先垂范,堅守崗位、靠前指揮,以實際行動落實總書記指示精神,在急難險重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全社上下協同一致,編委會帶頭,黨工委書記、各支部書記牽頭,各黨總支、黨支部、黨小組迅速召開線上會議,傳遞工作要求,討論研討工作。
建立每日零報告制度。自上而下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動態追蹤,每日報社人員向所在部門報告自身情況,報社下午18:00前匯總所有人員情況上報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報社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實行每日工作情況報告。
建立集團式宣傳報道機制。發揮黨工委和各采編部門領導的統籌作用,成立前方報道組和若干后方編輯組,對接采訪線索、整合編輯信息、深化報道內容,立體化支撐前線報道,緊密配合推進重點報道。在新媒體生產方面,建立“全媒體總編室+各地記者站+第三方平臺”的內容生產傳播矩陣,由各地記者站每日發回素材,全媒體總編室制作短視頻,第三方內容編輯熱推,三方共同推進全媒體宣傳報道。
二、廣大黨員積極響應號召,直擊防控一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報社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宣部宣傳報道要求,圍繞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展開全面報道、解疑釋惑、回應關切、引導輿論,做到報網端微全覆蓋,深化同頻共振,提振抗疫信心。
記者編輯積極深入一線。各級黨員干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堅守崗位。奔赴武漢疫情一線采訪報道的需求一發出,3小時內26名記者編輯主動報名請纓。來自家人的支持同樣令人感動,一線記者晉浩天的母親說:“作為一名黨員,作為黨和國家培養的年輕一代新聞工作者,國家有需要,他理應發揮自己的作用,這是他的意愿也是他的職責所在!”報社先后有2批、5名記者赴武漢展開工作,為更好支援前方報道組,報社建立“光明在武漢”微信群,從編委會領導到各部門數十名編輯記者,分領域成立采編統籌小組,在報社業務總調度機制的協調下高效運轉,用實際行動支持前方報道。目前,前方報道組、報社總部與各地記者站全天候不間斷生產、刊播各類全媒體新聞產品。
優質前線報道持續推出。報紙頭版開設“武漢闖關”系列報道專欄,連續多日多版聯動,《戰“疫”的力量》《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為了人民生命健康之托》等多篇一線報道,結合本報評論員文章及教科、文藝系列報道,扎根光明特色、光明視角推出系列全媒體產品,突出抗疫主題、彰顯光明水準。光明日報兩微一端開設 “武漢時間”“武漢面孔”(微信)、“光明記者在武漢”(客戶端)、“武漢闖關日記”“防疫一線見聞”(微博)等欄目或話題,光明網制作一線報道專題,推送光明日報前線記者的新媒體報道。
主力軍上主戰場效果凸顯。從除夕開始,光明日報國內記者站記者全部奔赴當地疫情防控報道一線,教科、評論、文藝等主要內容生產部門黨支部與全媒體總編室黨支部積極聯動、融合生產,報道質量不降反升,報網融合進程更趨順暢。通過創新形式,聚焦內容,加強溝通,完善選題,工作效率大為提高。通過調整生產方式,更多的會議在網上召開,更多的指令在網上下達,更多的流程在網上實現,參與到位率大幅提高。這是一場非常時期主力軍上主戰場的大練兵,全國記者站新媒體報道創光明日報歷史新高,疫情期間新媒體產品數量、種類、流量、渠道、影響力創光明日報歷史新高。1月20日至2月4日,光明日報兩微一端、第三方平臺光明號總計發布疫情防控相關稿件4100余篇,總閱讀量約9.3億。僅以光明日報兩微為例:光明日報微博采用短視頻、圖文、時評長文等形式發布疫情防控相關微博820余條,總閱讀量近4.9億;光明日報微信緊跟疫情動態,報道、科普、評論欄目發布疫情防控相關報道250余篇,總閱讀量1020余萬。
多篇抗疫報道體現光明特色。教育部、科技部推出10余篇科技報道與科普產品,直面疫情深入淺出講事實,談做法,提供了具有知識性與觀點性的內容。智庫辦公室依托“光明視野·智庫答問”專版,緊扣中央關心、群眾關心的問題發表專家觀點。文藝部在光明日報客戶端開辟“凝視武漢”詩歌輯專欄,聚焦一線感人事跡和抗疫精神,以每日一篇的速度推出名家詩作。報社在最短時間內召集部署重點力量,報網端微協同發力、形成現場報道、實時新聞、言論評論、科普新聞、文藝作品共同發力的全媒體報道格局。社評辦公室、評論部黨支部每天策劃一篇防疫核心話題評論、四到六篇呼應性評論,適配報網端微各個端口,提供深度觀點和見解,及時研判和回應疫情防控過程中的社會輿情,疏導社會情緒、凝聚社會共識。《雙黃連狂歡?專家要審慎發聲》《別讓“恐鄂”情緒變成次生災害!》《唐主任的外套,怎么都被盯上了?》《4000萬“云監工”,看的是希望!》《干部要在前線》等評論在大型商業媒體平臺被廣泛轉載傳播,總流量超過3000萬;《湖北人是同胞也是同袍》單篇獲10萬+,被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等201家平臺轉載,累計閱讀量破億。
黨建共建模式凝心聚力。報社在前期多渠道同今日頭條、抖音、知乎等公共傳播平臺建立互信,借助黨建共建,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確保內容生產高質高效、井然有序。知乎光明號持續答疑,相關問答獲贊1000余個,瀏覽量近20萬;抖音號每日推送原創短視頻產品,平均閱讀量破5000萬;頭條號發表100余篇疫情報道文章,設置“防控新冠肺炎”專題頁面,閱讀量近8000萬。今日頭條為本報致感謝信,充分肯定報社抗疫報道的傳播價值,對以光明日報為代表的主流媒體及時專業的報道行動表示贊賞。
三、強化責任擔當,做好關懷保障
報社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同報社當前創建模范機關的多項部署緊密結合,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
在全社范圍內開展“光明黨員團員在行動”活動。報社“光明青年”公眾號推出“眾志成城”“一線手記”“報道成果”3個子欄目,并在學習強國建立“光明黨員、團員在行動”聯絡群,結合“我家的春節”主題征文活動,號召報社全體職工記錄下各地疫情防控的鮮活事跡和所思所感,分四階段對在疫情防控一線開展報道、運用新媒體加強宣傳、做好行政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先進事跡予以展示,挖掘不同崗位黨員干部青年恪盡職守、勇挑重擔的先進典型,反映全社上下萬眾一心防控疫情的良好風貌,截至目前已播發3期,在社內引發一致好評。
做好對一線黨員干部職工的保障關懷。調撥資金采購醫用口罩、免洗消毒液等防護用品,并及時配發給報社采編、行政、后勤部門人員、保潔消毒人員和夜班工作人員,確保前線記者防護無憂,到崗職工防護到位。在前方報道組奔赴武漢當日,報社派代表逐一致電本人,并第一時間聯絡其家人,給予充分關心,詢問具體需求,解決實際困難,并送上感謝信,代表報社全體職工對他們的付出表達敬意,在生活上解除后顧之憂,在工作上做好后方支撐。
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全媒體總編室黨支部在3個編輯室負責人的帶領下,值班編輯春節期間隨時在線在崗,充分發揮了新媒體更新及時、覆蓋面廣的特點。總編室黨支部各位編輯團結一心,在京編輯積極主動報名參加夜班,不在京的編輯積極做好信息統計等外圍工作。社辦公室黨支部主動承擔大量上傳下達、協調溝通工作,有些同志帶病堅守崗位,確保了報社整體順暢運行。廣告公司黨支部全力保供一線物資,主動為前方報道組聯系食宿、防護用品、出行用車,確保防護措施得當,采訪順利進行。服務中心黨支部在疫情防控期間對辦公場所實行進出必檢、定時消毒,定時定點為到崗員工派發餐食,確保食堂按期按需供應。記者站黨總支西北支部專題學習會變成誓師會,黨員干部紛紛情愿到一線參與采訪報道。
下一步,報社將繼續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切實做好工作,確保上述舉措落實落地,將創建模范機關的各項要求進一步貫穿到疫情防控工作的每個環節,進一步加強選題策劃、延伸報道優勢、拓展工作手臂,及時總結和保持近期好的報道經驗和版面安排、不斷改進和完善現有的工作做法和工作機制,堅定不移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以更加有力的行動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作者系光明日報總編輯)
( 編輯:張莉 送簽:張莉 簽發:張莉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