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原創】劉艷:無悔的青春 永遠的牽掛
2019年7月15日-10月24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舉辦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央和國家機關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先進事跡巡回宣講”8場報告會。來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商務部紀檢監察組、全國總工會、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部門的11位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同志,講述了他們同當地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對黨的忠誠、為民的真心、開闊的眼界、創新的思路、堅定的信念,全力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產業、改善生活、改變精神面貌,在脫貧攻堅一線日夜奮戰、摸爬滾打,經受鍛煉、獲得成長的故事。
今天我們刊發劉艷的宣講文章,聆聽她的駐村故事。
宣講人簡介:
劉 艷,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商務部紀檢監察組一室副主任。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任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群策村第一書記。先后被授予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四川省三八紅旗手、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優秀個人,幫扶村被評為“四川省省級四好村”、“四川省農民夜校示范點”、“集體經濟發展先進村”。
今天,我想以《無悔的青春 永遠的牽掛》為題,與大家分享我的“三件心事”,匯報我在四川廣安群策村擔任第一書記期間的心路歷程,追憶那段難忘的青春歲月。
第一件事:“暖心窩子”
2016年3月,我剛到群策村時,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鄉村經濟的落后,留守老人和兒童的問題特別突出。為了融入群眾、摸清底數,我走進每一戶貧困家庭,面對面交談、心貼心交流,很多場景還歷歷在目。走進李爺爺的家,映入我眼中的是破敗的院落,四個大小不一的鍋蓋放在石頭上,就成了他只能蜷縮著進出的旱廁。聶爺爺家沒有通電,也用不起電,他晚上靠點蠟燭照明,一根蠟燭要省著用四天,這些都是對貧窮最直白的寫照。8歲的小女孩依依,與90歲的祖奶奶相依為命,她家的屋子沒有門,窗戶沒有玻璃,小姑娘兩只手搭在一根廢棄的藍色電線上搖啊搖,對我說:“這是我的秋千”。一根電線當做“藍色秋千”,對城里的孩子們來說,簡直難以想象!之后我了解到,村里沒有支柱產業,集體經濟為零,常住人口的90%以上是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在這里,我第一次親眼看到貧窮,第一次親身感受貧困,在震撼中我更下定決心:要用心守護、用愛陪伴,讓困難群眾感受親人般的溫暖。
為拉近和鄉親的情感距離,我用一個月時間學會了四川話,克服了交流難題,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四川幺妹兒。我把自己對爸媽的思念之情、孝敬之心,全部融入到對老人們的關心、體貼和照顧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心越來越近,老人們對我慈祥地微笑、信任地訴說,每次見面都把我的手攥得緊緊的,已把我當成了自家的閨女。我時刻提醒自己,無論工作多忙多累,吃多少苦,也要給鄉親們、孩子們帶來甜。我堅持去鄉村小學支教,自費資助貧困學生,陪伴孩子們做功課,辦讀書會、聯歡會,為留守兒童籌建了教學影音室、計算機房、食堂、體育設施,發了新衣服、書包、文具、水杯、筆記本等等,讓他們感受到愛。當孩子們大聲叫我“小劉老師”“小劉媽媽”時,我的心都在笑。
夏天的時候,身軀瘦小的“藍色秋千”女孩依依,背著十幾斤小柚子,走了十幾里地,賣了六塊五毛錢回來,她悄悄買了一串自己最愛吃的面筋,背著小手來到我身邊,突然她拿出面筋說:“小劉媽媽(干媽),給你吃”。那一刻,看到依依稚嫩的肩膀上被竹筐勒出的淤血痕跡,我的眼淚禁不住奪眶而出,這一串面筋里面飽含了太多太多。
第二件事:“鼓錢袋子”
群策村地處秦巴山區,難以發展現代農業,也沒有工業,缺乏支柱產業是造成貧窮的原因。村里家家戶戶都種紅心柚,但銷售難、增收難。當看到七八十歲的老人,費力爬到幾米高的樹上,采摘的柚子賣不出去時,我會特別特別心痛。于是,我橫下一條心,一定要把柚子賣出去。
可是,如何讓柚子走出大山呢?我想方設法對接大的電商平臺和商超企業,可由于我們沒有公司化管理、農產品檢測和注冊商標,不符合采購標準,四處碰壁。但我不能放棄!我帶著村干部,到工商局詢問注冊、去農業局申請檢測、請求愛心企業支援合作。我們將種植信息檔案化,從種樹、施肥,到修枝、梳果、采摘,實施全流程把關,引進追溯云技術,給每個柚子貼上追溯二維碼,讓買家放心。同時,我學習、摸索怎么開店,培訓村民經營“群策柚園”網店,打通線上零售、線下銷售渠道,帶動村民增收。在領導和同事們的大力幫助下,我們創新形成了“支部+農戶”“追溯+電商”的思路,在廣求人、跑斷腿、磨破嘴中打通了全部的制約環節。
但這還只是初步的,如何讓柚子賣個好價錢?如何讓更多人關心、支持扶貧事業?關系長遠。為此,我們打造龍安柚品牌,將商務、扶貧、文化三者結合,策劃實施“愛柚之人、心中有愛”品牌建設方案,講述龍安柚故事。我們自主拍攝了《一枚廣安柚子的奇妙之旅》電商扶貧片,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播出,提升了龍安柚的美譽度和影響力。我們開展了“村民為紅心柚代言”活動,以“紅色純真——在柚子樹下成長的小姑娘”為題,把貧困戶小女孩依依的畫印在柚子包裝上,進一步擴大了銷量。我們還準備了賣柚子的三樣“伴手禮”:自己設計的柚子海報,加上小平故居的免費門票,再配上廣安紅色旅游的宣傳畫,用心用情用力,讓更多人關注支持扶貧事業。
這期間,我心里想著柚子,連做夢都是賣柚子。我知道,我們賣的不僅是柚子,更是群眾擺脫貧困、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此,我甚至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經常通宵達旦,有時困得累得就睡在田間地頭。2017年的一天,因長期過度勞累,我暈倒在村里,當我醒來時,病床邊已聚集了很多村民,他們那焦急擔憂的神情,那含著眼淚的問候,讓我無比溫暖,也更加堅定了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念。
有心人,天不負。去年,在全國兩會上,商務部部長鐘山同志專門提到了我們村電商扶貧的故事,我們通過一整套扶貧組合拳,實現了村民戶均增收3000元,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被評為四川省“省級四好村”“全省農民夜校示范點”“集體經濟發展先進村”,同時帶動了市縣鄉三級的電商發展,形成了輻射效應。自那以后,鄉親們也愛稱呼我“柚子書記”,很多村民都說:“北京來的那個女娃娃,是個干實事的人”。“干實事的女娃娃”這句話是村民對我最大的鼓勵。
第三件事:“過好日子”
群策村的基礎設施十分落后,一直沒有路燈。一到晚上,孩子們孤單怕黑,婦女們出行不便,老人們擔心摔跤,這是影響村民生活品質的突出問題,我必須解決!剛到村里時,我就動過修路燈的念頭,但村支書問我:“錢從哪出,電費怎么辦?”面對這些現實問題,我一時沒有好主意。在村里,即使是造福群眾的事情,想做成也很難,統一村民的意志更難。不僅修路燈困難重重,即使路燈修好了,也要長期出電費和維護費用,很多村民都不愿意。為了“點亮群策”,我定了三步走的計劃,第一步是“四處化緣”,籌到了修路燈的錢;第二步是通過壯大集體經濟,解決了每年的電費;第三步是堅持多做好事實事,贏得了鄉親們的支持。我們為村民配發了手電筒,為全村全鄉所有的學生發了護眼燈,孩子們再也不用“借著月光寫作業了”。最后,我們在全村安裝了42盞路燈。50多歲的王阿姨說,她嫁到村里30年,終于不再害怕走夜路了;90歲的楊爺爺說,沒有想到自己活著時,還能看到村里的夜晚“亮堂堂”。很多春節返鄉的青年,看到這個變化對我說:小劉書記,你給我們留下了一片永遠的光明和溫暖呀!沒錯,點亮群策,就是要“照亮腳下的路,點亮群眾的心”。
時光流轉,離去的腳步總是那么匆匆,可是:
我忘不了,忘不了,離村時大家為我辦的歡送座談會。村支書說,開辦“農民夜校”群策學堂,大家都愛聽你用方言講黨課,這下不知道什么時候再能聽見;村干部說,我們舍不得你走,能不能再多待兩年;婦女們說,你雖然還不是一個母親,但孩子們已把你當成媽媽;村民聶文春說,群策村能有今天的變化,全靠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黨派來的第一書記為我們帶來了幸福生活。有人問我說,你嫁給群策村了嗎?我回答,對,這里就是我的家。
我忘不了,忘不了,當80歲的夏奶奶聽說我要回北京,專門趕集買回了梨送給我,還特別叮囑:“孩子,咱們分別不分離”。剎那間,我明白了原來眼淚在笑的時候也會流下;我忘不了,當我去鄉村小學和孩子們道別時,他們對我說,從此,有一種想念叫北京;我不敢回望,怕牽動一路哭聲。
我永遠忘不了,忘不了,駐村的760個日夜、和1126名村民共同啃下了脫貧攻堅的“硬骨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脫貧攻堅中鍛煉成長,我們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了解了基層實情、增進了群眾感情。感恩偉大的黨!感謝偉大的新時代!第一書記,就是黨灑在基層的種子,我們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光榮綻放。
( 編輯:張莉 送簽:張莉 簽發:張莉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