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學習路上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力量、道德滋養。習近平同志圍繞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為幫助廣大干部群眾學習、理解、掌握習近平同志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了《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本書內容,摘自習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七年七月二十六日期間的講話、報告、演講、指示、批示、賀信等七十多篇重要文獻,分八個專題,共計三百六十一段論述。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該書第三篇重點闡述“高度重視理論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部分精彩論述如下:
我們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我們適應新形勢、認識新事物、完成新任務的根本思想武器。全黨同志首先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點,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揮歷史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清醒認識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和不變,永遠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銳意進取,大膽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和群眾思想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
——《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2013年1月5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14-115頁
崇高信仰、堅定信念不會自發產生。要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必須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植我們的精神家園。對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來說,要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8月19日)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12月3日)
——《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6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96-697頁
——《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2015年1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321頁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1月23日)
——《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2月11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4-15頁
——《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5月17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2-13頁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
同時,面對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馬克思主義也面臨著進一步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9頁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1-12頁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10月21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2-13頁
——《在紀念朱德同志誕辰一百三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11月2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2-13頁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12月7日)
——《致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四十周年的賀信》(2017年5月17日),《人民日報》2017年5月18日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2017年7月26日),《人民日報》2017年7月28日
( 編輯:王楠 送簽:王楠 簽發:張莉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